
白宮13日(周二)表示,拜登政府正在與國會議員討論《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參議院外交委員會(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周三(14日) 正式審議此法案。該法案意在「重構」美國對台政策的立法,促進台灣安全,確保地區穩定,並阻止中國對台灣的侵略。由於涵蓋範圍廣大,被稱為「史上最強挺台法案」,甚至被認為將進一步升高台海緊張局勢。


《台灣政策法》全名為「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由美國民主黨籍參議員兼參院外委會主席文尼德斯(Bob Menendez)和共和黨籍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出,原定8月3日在美國參議院外委會討論,但據最終因主席文尼德斯以須參與院會事宜為由,決定延期。
《台灣政策法》並非《台灣關係法》的加強版,而是新的法案。除「共同防禦」和「承認台灣」這沒做之外,包括介入台灣軍事規劃、執行細節,都寫進法案中,是美國有史以來,戰略最清晰的法案,而且有法律約束力的「挺台法案」,不像以前都是授權法案。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3日在新聞簡報會上,被問及有關審議《台灣政策法》時說:「我們期待與國會就這項擬議的立法進行合作。」
柯比強調,本屆政府一直在加深與台灣的往來和支持,「就在一個多星期前,(美方)宣佈新一輪對台軍售——超過10億美元。這將使他們(台灣)有能力應對持續面臨來自中國的各種威脅。 」
他又指,華府對推進台灣自衛的承諾堅定不移。
以下為法案內容重點一覽:
外交層面
- 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
-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任命依照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需要國會參議院確認同意,職稱同時改為「代表」
- 要求美國國務卿取消相關行政指引,改為允許台灣官員展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內象徵台灣主權的符號
軍事層面
- 指示總統制定一項五年計劃,優先將美國多餘的國防資源轉讓給台灣;並賦予台灣為「主要非北約盟國」(a major non-NATO ally),向台灣提供經濟和武器優惠。
- 未來4年提供45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資金,加快台灣防衛能力現代化
- 修改《台灣關係法》,向台灣出售的武器性質由防衛擴大至阻嚇解放軍侵略
- 指示美國國防部長建立全面訓練計劃,改善台灣防衛能力及增加互操作性
- 指示美國國務卿及國防部長適當地優先及加快處理台灣的外國軍售請求
制裁層面
- 若北京升級對台灣的敵意行為,美國總統應該制裁中共領導層在內的中國大陸政府官員,包括凍結在美國的資產、禁止入境美國、撤銷簽證
- 若任何外國人士為中國大陸干預台灣民主進程、破壞台灣穩定、參與惡意網絡或軍事活動,美國總統應該實施制裁有關人士
國際層面
- 強調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未處理台灣代表權及主權問題
- 支持台灣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
- 協助台灣加入及參與國際組織
人文層面
- 成立「台灣學人計劃」,為符合條件的聯邦政府僱員提供在台學習獎學金,送學生到台灣學習中華語言、文化、歷史、政治、和其他相關主題,取代中國孔子學院的影響力。
對於美國審議《台灣政策法》,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昨日上午召開的例行記者會上重申,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勢力干涉。
朱鳳蓮批評,美國國會議員炮製涉台議案,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三個中美聯合公報規定。她並強調,民進黨拉攏美國國會議員,搞涉台議案,其台獨圖謀不會得逞。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日亦表示,中方已經多次表明堅決反對「2022台灣政策法案」,強調美方應該停止推動有關涉台法案。只有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才能避免中美關係受到進一步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