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團體入稟最高法院,控告哈佛大學和北卡大學(UNC)招生時基於平權原則(Affirmative Action),導致亞裔學生遭受歧視後,案件的影響範圍也波及高中,而且除了亞裔之外,白人家庭也普遍關注結果。外界相信,反對陣營可能動員更大的政治力量,希望改變各級學校的收生標準。

其實這次訴訟除了影響大學外,多個紐約、加州、維珍尼亞等多個州份的精英高中亦成為戰場,同時激發了民間力量。其中在三藩市,以華人為主的亞裔社區今年動員社區,合力罷免當地校區委員會的3名成員,懲罰委員會在名校洛威爾高中(Lowell High School)引入抽籤制度。
由於新措施不再將成績作為唯一標準,9年級的亞裔和白人學生人數減少了25%,相反非裔和西裔學生卻增加超過40%,引起很多亞裔家長不滿。
在罷免行動中,亞裔號召人士利用微信為通信平台,呼籲其他同胞一起投票,並且分享填寫選票的指引,也動員唐人街的義工參與宣傳工作。雖然罷免的投票率只有26%,但在總共派出的3萬張選票中,中文選票的比例卻達37%,反映華裔家庭發揮了極大影響力。
罷免決議通過後,相隔4個月新的委員會決定沿用原本的制度,洛威爾高中2023年秋季開學時,純粹以成績衡量學生能否入學。
而在麻省波士頓以西20哩的威蘭德(Wayland),區內聚居了不少富裕家庭,亦有多所頂級公立學校,不少亞裔和白人學生都以那些學校為目標,所以區內競爭異常激烈,最高法院的訴訟結果也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