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最新研究發現,亞裔美國人的肥胖率為11.4%,具體比率因族裔不同而各異,其中菲律賓裔及日本裔的最高,而華裔及韓裔的肥胖率則相對較低。


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和CDC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美國行為危險因素監測系統共7萬名亞裔美國人從2013指2020年期間的數據後,得出上述結論。這個調查報告標出成年亞裔美國人的實際肥胖率及其他相應健康風險。
研究人員還發現,亞裔美國人中6個最大族群的肥胖率各異。這6個族群是,印度裔、日本裔、菲律賓裔、華裔、韓裔和越南裔。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建議,在定義亞洲人群的肥胖時,應使用身體質量指數(BMI)少於或等於27.5這個專為亞裔人口量身訂出的標準,而非少於或等於30 這個標準BMI。
報告顯示,若將亞裔美國人分為一個群體,並用少於或等於30這個標準BMI衡量那些自我報告的身高、體重等數據,亞裔美國人的整體肥胖率為11.7%。具體到不同族群,肥胖率則從介乎於6.5%至16.8%。
但當使用為亞裔人訂出的較低BM標準時,這個整體肥胖率則翻一番至22.4%,其中菲律賓裔與日本裔美國人的肥胖率在亞裔中最高,分別為28.7%及26.7%,接近白人的28.4%這個肥胖率,但仍低於非裔的39.7%。
若使用標準的肥胖定義,越南裔、華裔和韓裔的肥胖率分別為6.3%、6.5%及8.5%,但當使用建議的亞裔標準時,肥胖率則分別上升至13.2%、13.6%及17.4%。
研究報告的作者們指出,使用亞洲人的肥胖定義,肥胖的亞裔美國人的人數要高得多,而由於肥胖是多種慢性病的基本風險因素,為了減輕超重及肥胖症對終生健康的潛在影響,建議門診醫生在鑑定亞裔是否肥胖時使用較低的肥胖標準,並找出和解決在亞裔美國人具體族群中導致肥胖的因素。
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Christina C. Wee,在她的評論中指出這種改變的重要性。她在評論中指出,「肥胖是可預防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究的重點,也是美國和全球公共衛生優先事項 。」她還指出,目前的指南幾乎沒有具體針對亞裔美國人口的情況,這個問題必須解決。這份研究報告刊登在4日版的《內科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