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供應短缺猶如「癌症」,由沿海城市蔓延至全國

0
住房供應短缺猶如「癌症」,由沿海城市蔓延至全國
■房地美估計,目前全國住房供需缺口達380萬間。

邁阿密、三藩市、洛杉磯、紐約等沿海城市住房短缺問題已成定局,但經濟學家形容短缺問題猶如「癌症」一樣,漸蔓延至全國,影響家庭的生活質素、經濟健康及住房政策。

《紐約時報》報道,房貸巨頭房地美(Freddie Mac)估計,目前全國住房供需缺口達380萬間。住房短缺問題研究小組Up For Growth於14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9年期間,住房缺口擴大了一倍,全國47州及華盛頓特區住房供應不足問題持續加劇,310個大都市地區中,有3/4的供應不足問題惡化。

報告根據政府釋出的住房及家庭數據估算,發展蓬勃的愛達荷州博伊西(Boise)在2019年的住房缺口已達1.3萬餘間,相當於當地房屋總數量的約5%。部分大城市在2012年一度出現住房供應過剩,但到了2019年卻出現供應缺口。

變化最大的包括佐治亞州雅典(Athens)、南卡州布拉夫頓(Bluffton)、北佛州彭薩科拉(Pensacola)及蓬塔戈爾達(Punta Gorda)等。

短缺問題在大都市仍較為顯著,2019年時洛杉磯的住房缺口達40萬間,邁阿密則接近20萬間,但即使是短缺情況一直較沿海都市輕微的內陸城市鳳凰城,亦出現了10萬間缺口。

全國房屋建築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首席經濟師迪茨指出,疫情未爆發時住房短缺經已存在,只是程度與規模問題。事實上,目前全國在建房屋的數量僅次於1970年代嬰兒潮一代組建家庭的高峰期,雖然疫情導致供應鏈延誤拖慢建築工程進度,但迪茨指出利率上升加上經濟衰退危機已令建築商萌生退意。按照目前的建設速度,要消除國內住房缺口需要數年時間。

造成住房短缺的原因相當複雜,住宅建築行業在2007至2009年的大蕭條中失去了大約150 萬工人,此後一直處於勞動力短缺狀態。土地價格上漲,建築商的貸款收緊,木材等原材料成本已經急升亦是原因之一。許多社區的居民亦反對新建住房,地方政府需要開發、研究及舉行公開會議,經常導致施工延緩並推高成本。

新冠疫情之下全國房價及租金水平進一步飆升,不少家庭正在尋求更大居住空間,加上在家工作安排之下,很多人由城市搬至鄉郊地區。歷史性的低利率亦助長了購房熱潮,千禧世代亦正處於人生中的購房高峰期,投資者亦不會放過這個入手好時機。當這種爆炸性需求落在已經缺乏住房的社區,市場更加無法承受來自疫情的供需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