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會3月底通過第一階段、總值2.2萬億元救市基金時,當中包括向因為政府封城而失業,或停薪留職的工人,提供每周600元額外失業救濟金,原意是將工人可領取的失業補貼金額,加碼至接近失業前的薪金水平,讓他們安心留家避疫。

不過,佛州最低工資為時薪$8.46,每周人工只有$338,失業後可領取州政府$125 (失業時較高收入可領取最多$275)失業金,加上$600聯邦政府額外救濟,合計每周可獲$725失業補貼,是正常工資的215%。
因為佛州失業金設上限為$275,工人薪金愈高,差額愈大,復職意願愈高。相反而言,一名每周賺$1,000元的工人,在佛州已屬中等收入,失業下也可領取$875元,為原來薪金的87.5%,復職吸引力不高。
隨着佛州進入第二階段解封,更多公司和商店復工。部分僱主擔心,如果工人留在家裏得到的錢,比返回工作崗位還高,他們就不會有上班意願。
雖然法律規定,如果工人拒絕僱主要求重返工作崗位,就會喪失領取失業救濟金資格,並鼓勵僱主主動舉報,但大部分僱主都不願意破壞勞資關係。
有國會眾議員建議反其道而行,在7月份加碼救濟金結束後,改為提供「復工獎金」,激勵工人恢復工作。其中,代表俄亥俄州的參議員普特曼(Rob Portman)建議,在原來工資以外,工人可以在7月取得「復工獎金」$450。
在北美擁有8萬會員的Workers United工會,其國際總裁霍士(Lynne Fox)指出,加碼救濟金最能幫助被裁走或停薪留職的工人,因為他們在封城期間沒有收入,仍必須承擔醫療保險費。她認為,大多數工人都想保留自己的工作,因為可以獲得工作滿足感,及醫療、退休金等福利,得到的比失業救濟金更多。
她表示,那些因為加碼失業救濟金,或基於安全理由,寧願留在家裏的人都應該思考永久失去工作的風險。因為除了工作崗位可能被其他人取代之,更可能是公司捱不下去而倒閉。
■羅佩琼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