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實驗室宣布,其研究人員結合新冠病毒的原始病毒株和Omicron變種後,培育出新的Omicron S版本,致命率高達80%。部分專家批評此舉「玩火」,一旦病毒從實驗室洩漏的話,將在全球引發可怕後果。


實驗由波士頓大學的「國家新發傳染病實驗室」(Nationa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Laboratories)進行,來自佛州和波士頓的科學家從Omicron變種提取棘刺突蛋白後,再將其與來自武漢的原始新冠病毒結合。結果顯示,這種新毒株的傳染病毒顆粒數量是Omicron變種的5倍,80%參與實驗的老鼠感染後死亡,而在對照組別中,老鼠如果僅僅感染Omicron變種,身體只會出現輕微症狀。
刺突蛋白一直存在於病毒中,能入侵人體細胞,並會隨著時間而演變。研究人員認為,刺突蛋白是影響病毒感染率的關鍵,病毒結構的其他變化則會影響致命比例。Omicron變種就因為刺突蛋白存在數十個突變,因此才能高度傳播。
波士頓大學這次研究尚未通過同行評審,科學家也表示,實驗室老鼠非常容易感染嚴重新冠病毒,而且老鼠和人類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大不相同,不排除這款病毒人類的威脅低於老鼠。
新冠疫情2020年初爆發以來,部分分析一直相信病毒源頭來自武漢的實驗室,而波士頓大學這次項目證明,人工合成病毒的技術在實際層面已經可行。但對於這次研究,以色列政府的首席科學家夏皮拉(Shmuel Shapira)直言,波士頓大學的實驗室正在「玩火」,美國國會應立法全面禁止。
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分子生物學家埃布萊特(Richard Ebright)也指,Omicron S明顯屬於「功能增益」(gain of function)研究,全球若要避免實驗室洩漏病毒而導致疫情的話,必須加強監督對潛在病原體的研究。所謂的「功能增益」,就是利用人工方式改變病毒特性,藉此加強其傳播能力或致命率,自從2017年以來,全美都限制相關研究。
全美共設有13個生物安全4級實驗室,能夠處理最危險的病原體,波士頓大學的「國家新發傳染病實驗室」便是其中之一,德州、佐治亞、堪薩斯也有同級別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