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3地點病毒含量有所增加

0
全國1/3地點病毒含量有所增加
■為了解監察新冠病毒在美國擴散的程度,CDC要求全美各地500多個污水監測點,每天對當地公共污水系統進行病毒檢測。

CDC在3月1日至10日期間,抽查了全國530多個地點的污水樣本,當中1/3地點的感染趨勢上升,和2月同期的檢測相比,數字增加接近一倍。同樣在3月的抽查中,接近60%地點的感染趨勢下降,5%地點的趨勢維持穩定。

記錄顯示,在2月上旬的抽查當中,感染趨勢下跌的地點佔了80%,同樣5%地點維持穩定,趨勢上升的地點只有15%。

分析解釋,污水內若發現高含量的新冠病毒,可能反映區內患者增加,但兩者之間不一定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此外2月抽樣檢測的地點較少,因此本月檢測結果的真正意義仍需解讀。

隨着Omicron變種病毒引發的疫情逐漸消褪,全國多處已逐漸放寬防疫措施,僱員可以回到辦公室上班,政府也放寬了口罩規定。換言之人群之間互相傳播的風險增加。

評論也認為,隨着天氣變暖,民眾留在室外的時間也會增加,但在疫苗持續普及,以及不少人染疫後有了抗體,因此感染個案可能維持在低水平。

對於最新的化驗結果,CDC主管污水監測計劃的官員柯比(Amy Kirby)表示,基本上全國的數字仍然偏低,但是錄得升幅的地方卻愈來愈多,細看數字的話,一些地方本來的感染水平非常低,也有一些社區改變了防疫策略,也許因此導致感染個案增加。

分析同時解釋,隨着家用檢測套裝普及,很多民眾發現自己確診但症狀溫和的話,未必會將結果上報政府,事實上疫情肆虐期間這類個案亦佔了相當比例,因此官方的數字容易出現偏差,在這個前提下,污水檢測就能提供新的追蹤方向。

對於污水感染數據回升,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前局長戈特里布(Scott Gottlieb)認為,由於大批民眾已經注射疫苗,或者感染後獲得免疫力,預料實際感染個案不會大幅增加。

領導項目的微生物學家柯比表示,監測系統柯比表示,污水監測能幫助公共衛生部門更好地了解社區傳染趨勢,因為大約40%到80%的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會帶有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或核糖核酸(RNA),污水中RNA濃度水平經常會在確診病例數量增加前上升,令污水能夠成為早期警報系統,幫助預測疫情在何地爆發。

■根據污水分析報告,近日全美1/3污水樣本檢測出感染趨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