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新病例中佔53.6%,BA.5成主流毒株,佛州60縣被列為高風險感染區

0
全美新病例中佔53.6%,BA.5成主流毒株,佛州60縣被列為高風險感染區
■美國目前的主流新冠病毒株,已經改變為傳染力更強的BA.5。

CDC最新公佈,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的亞變種BA.5,已成全美新增病例的主流毒株,而且與另一款亞變種BA.4均具高度傳染性,可以逃避疫苗以及自然免疫的保護,因此各地的感染個案可能進一步上升。佛州60個縣現時已被列為感染風險高危區。

CDC於周二(5日)表示,在截至2日前的該星期,BA.5佔全國病例的53.6%,BA.4則佔16.5%,兩者相加約佔感染病例的70%,至於春季肆虐的BA.2.12.1,現佔整體病例約25%。

病毒專家認為,BA.5特別擅長逃避先前感染和疫苗所產生的保護,增加了民眾反覆感染的機率,同時增加併發症的風險。

CDC截至6月的數據顯示,全美從5月開始,平均每日病例為10萬宗,流行病學家表示,由於居家檢測的結果通常沒有呈報,相信實際個案遠高於此數。

公共衛生專家認為,BA.5會令病例增幅擴大,原因是許多人已放棄戴口罩,也恢復了正常旅行和社交聚會,互相傳染的風險較高。

由於BA.4及BA.5亦已成佛州主流毒株,佔佛州總人口99%的60個縣,已被列為感染風險高危區,其餘7個列為中等。

最新數據顯示,雖然住院人數仍遠低於高峰時的水平,但有上升壓力。根據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資料,目前平均每日新增5,000人住院,是2 月下旬以來首次突破5,000大關,也明顯高於4月初的每日不足1,500人。與此同時,最近平均每天有300多人染疫死亡,高於1年前約每天200多人的低位。

紐約大學(NYU)的傳染病專家岡德在推特表示,BA.4和BA.5比原來的Omicron突變較多,意味人體免疫系統更難識別這些亞變種,早期跡象顯示,BA.4和BA.5可能比Omicron毒性更強,更易導致重症。

FDA早前建議,疫苗製造商需在今秋調整疫苗配方,防範BA.4和BA.5毒株。但岡德強調,民眾不應等待新疫苗才注射加強針,由於新版疫苗早要到10月才上市,距今還有數月時間,等待的話將形成巨大空窗期。

CDC數據顯示,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的民眾中,現時只有約一半人注射加強針,顯示很大部分人保護力不足。當局鼓勵民眾施打加強針,並鼓勵50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第4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