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反彈後,全美過去1星期確診人數較月初下跌8%,降至平均每天12.8萬宗,染疫死亡人數也減少20%,為每天426人。部分專家猜測,這種現象反映BA.5亞變種所造成的夏季感染潮已接近尾聲,但示也有專家稱不敢鬆懈。

雖然確診及死亡病例數同樣下跌,但是部分地方政府正準備恢復防疫措施,其中洛杉磯將於下周重推室內口罩令,聖地牙哥學校也會要求學生參與暑期課程時必須在室內戴口罩。
在佛州,7月15日至21日的7天,平均每日確診病例為10,862宗,已連續8周高於1萬,不過,相較之前7天,數字下跌了3%。佛州67縣中,有65個已被列為高風險傳播區,包含98%州內人口。周五(22日)住院人數為4,178,比7天前增加3%。
有衛生官員擔心,BA.5可能是迄今傳播能力最強的新冠變種,目前每5宗病例中,就有近4人感染這個病毒株。專家又相信,曾感染其他變種後康復的人也會二度確診。
對此,白宮防疫統籌專員賈哈(Ashish K. Jha)堅稱,接種疫苗仍能有效預防感染,民眾無需過慮,50歲以上人士也應施打第4劑疫苗加強保護。由於變種病毒不斷出現,使得疫情彷彿看不到盡頭,縱然FDA已要求疫苗製造商,因應病毒變異更新配方,並調整加強針,但病毒變化快速,每每使得疫苗開發落後於形勢。
FDA疫苗主管馬克斯(Peter Marks)坦言,專家無法預知未來,只能努力建立模型,盡可能推測疫情走向。
繼BA.5之後,另一個亞變種BA.2.75也開始受到關注,印度錄得首宗個案後,這個病毒株已在15個國家傳播,美國9州目前共有超過20宗個案,但是仍未達到CDC追蹤門檻。
相對於較早期的BA.2亞變種,BA.2.75的刺突蛋白有9個突變,但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目前未有證據顯示這款變種傳播及致病能力特別強。
另一個爭議在於,外界認為世衛組織堅持現在制度,以連串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命名病毒變種,無助於公眾了解情況,因此推特上已有人自行把「BA.2.75」命名為「半人馬」(Centaurus)。
根據Axios與易普索(Ipsos)調查顯示,大部分民眾都未曾聽過BA.5,調查同時發現,縱然感染及二度感染人數增加,但戴口罩的民眾比例正處於疫情爆發以來的新低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