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保守黨逼宮壓力加劇,在任僅45天的英國首相卓慧思(Liz Truss)周四宣布辭去首相及保守黨黨魁職務,成為英國史上最短命首相。卓慧思稱將留任首相直至保守黨下周內選出新黨魁。財政部證實中期財政計劃如期在10月31日公布。執政保守黨其後宣布新黨魁會在28日選出,外界盛傳上一任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可能有意再次出選,在野工黨則認為,假如約翰遜重新上台,就有推動提早舉行大選的需要。


卓慧思在首相府外發表辭職演說,稱未能履行今夏角逐黨魁的競選承諾,失去政黨對她的信任,所以向英皇查理斯三世通報辭去保守黨黨魁職務。卓慧思稱周四早上與「1922委員會」主席布雷迪(Graham Brady)會面,雙方同意下周內完成黨魁選舉,她續任首相至選出新黨魁,確保政府制定財政計劃以維持國家安全及經濟穩定。
布雷迪表示,他與保守黨主席包澤君(Jake Berry)討論後,認為仍可能讓黨員投票,預計在10月28日選出黨魁。英國將在6年內有第5名首相上台執政。卓慧思則成為最短命首相,舊紀錄是1827年的保守黨首相坎寧(George Canning)因病重離世,在位119天。
侯俊偉證實不會角逐黨魁,傳媒指前內閣辦公室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及安全事務國務大臣董勤達(Tom Tugendhat)亦排除參選。前財相辛偉誠及下議院領袖莫佩琳相信會去馬,剛辭職的內政大臣柏斐文亦考慮出戰。
《倫敦時報》編輯史溫福德(Steven Swinford)在Twitter上表示,前首相約翰遜為了國家利益準備參選。追蹤賭博公司賠率的網站Oddschecker顯示,辛偉誠為黨魁選舉大熱門,50%機會跑出;莫佩琳及約翰遜排第2及第3,勝出機會分別為31%及18%。國防大臣華禮仕(Ben Wallace)隨後,有8%機會勝出。
英國《獨立報》報道,保守黨要求黨魁候選人先獲100名國會議員支持,門檻遠高於上次選舉的20個提名,或阻礙約翰遜參選。
再次封相是對民眾侮辱
工黨黨魁施紀賢(Keir Starmer)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如果當地舉行大選,工黨已經準備就緒。他又稱,約翰遜一旦重新入主唐寧街(Downing Street)首相府,提早舉行大選的理由就更明顯。
施紀賢認為,約翰遜在3個月前因為有大批黨友接連辭職,指對方並非適合帶領國家的人選,最終令他可恥地下台。假如保守黨經歷這次事件、混亂和經濟傷害之後,再次選出對方再次成為首相,將會是對民眾的侮辱。
卓慧思在牛津大學畢業,2010年當選下議院議員,兩年後加入政府,先後擔任教育部政務次官和司法大臣兼大法官等職位。約翰遜在2019年上台執政後,卓慧思也扶搖直上,2021年9月獲委任為外相。約翰遜因陷入派對門等醜聞在今年7月辭職,保守黨舉行黨魁選舉,經過多輪投票,最終卓慧思與辛偉誠對決,並以57%得票勝出,但僅較對手多出約2萬票,埋下政權不穩的伏線。
減稅掀金融動盪遭逼退
9月6日,卓慧思上台執政,時任財相關浩霆同月23日公布迷你預算,引發金融市場動盪,卓慧思及保守黨支持率亦插水,卓慧思民望淨值跌至負70個百分點。儘管她一再公開道歉,辭退盟友關浩霆,又修改多項經濟政策,仍未能力挽狂瀾。
周三再有內政大臣柏斐文請辭。政府一周內更換兩名內閣高層,加上周三國會表決利用水力壓裂禁令動議時的混亂,成為卓慧思「致命一擊」。
至少14名保守黨議員公開要求卓慧思下台,據報逾百名保守黨議員致函布雷迪要求向卓慧思發動不信任動議。小報《每日星報》更惡搞卓慧思,直播她與生菜「鬥長命」。
卓慧思至周四早上仍拚命嘗試扭轉頹勢,交通大臣卓雅敏(Anne-Marie Trevelyan)堅持卓慧思將帶領保守黨角逐下屆大選。隨後卓慧思與布雷迪在首相府會面,《衛報》指她主動邀請布雷迪會談以了解形勢。最終卓慧思決定請辭,《每日星報》也宣布生菜勝出長命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