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納維爾角成火箭發射主要基地

0
卡納維爾角成火箭發射主要基地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上周六(2日)在佛州成功發射「龍飛船2號」(Crew Dragon,又名Dragon 2)太空艙升空,裏面搭載假人模型。 龍飛船順利升空,意味美國距離本土重新載人上太空的計劃,再向前邁進一步。而隨着私人企業大力發展太空計劃,中佛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 將成為火箭及太空船主要發射基地。佛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 已正式向總統特朗普要求,將最快在2020年開始組建美軍第六個軍事部門「太空軍」的作戰指揮總部(Space Force Combatant Command) ,設在卡納維爾角。

「龍飛船2號」高15呎,當天伴隨「獵鷹9號」(Falcon 9)火箭,上周六凌晨2時49分在納維爾角的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發射。

「龍飛船2號」是載人飛船,內有7個座位,可以搭載7名太空人。這次是首度測試發射,載假人升空,並裝載了約400磅的物資。

飛船在駛入地球軌道24小時後,成功與國際太空站連接,並在5天後,於本周五(8日)返回地球,降落在卡納維爾角對開海面。

甘迺迪太空中心及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均建立在中佛州奧蘭多以東海岸的的卡納維爾角。從以往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太空穿梭機發射,以及未來的火星登陸計劃,都是在此地進行。而SpeceX 也是以這裏做為最主要的發射基地。

為何選擇卡納維爾角當作火箭發射基地?原來,地球是由西往東轉的,所以火箭朝東發射,可以借用地球自轉的動能,讓火箭載運能力提升,而且愈接近赤道,這個動能就愈大。【見下圖】所以在北半球,火箭基地會選在南方,愈靠近赤道愈好。對於載重愈大的火箭,這點就愈重要。尤其是載送太空人的火箭及太空船,因為有大量的維生器材與返回艙等重量,更需要借重地球自轉動能,將重量級設備投射上太空。

而且火箭朝東發射,最好是面臨大海。因為若是火箭發生任何意外,掉入大海可以避免傷及無辜,而且緊急狀況逃生與救援也比起陸地容易。再加上後勤補給的需求,最好與美國本土的陸地相連。

在這樣的考慮下,美國東南端的佛州,就成了美國本土最佳的火箭發射基地位置。

現時,時尚的大型建築正在整個卡納維爾角興建起來,隨了SpaceX和Blue Origin等家傳户曉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外,Relativity Space和Firefly Aerospace這樣的初創公司也會搬進來。

國家資助的太空開發組織Space Florida的政府事務副總裁吉兹咸(Dale Ketcham) ,在2010年太空穿梭機計劃結速後,人人都以為卡納維爾角即將没落。「現在,這地正在重新蓬勃起來,明確領導全國,即使不是世界,也是最活躍,最成功的太空港。」

Firefly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州的火箭初創公司,該公司原本一直以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 作發射基地,上周宣佈它將投資5,200萬元在卡納維爾角興建新的火箭製造工廠,日後以卡納維拉爾角的20號發射場作基地。該發射場在上世紀50年代起,專門用來作導彈測試。

Relativity還在上個月也表示,準備出資將16號發射場進行翻新。

Space Florida在過去十年一直致力向於商業航天公司招商,遊說它們以卡納維爾角為基地。該集團表示,截至2018年,已有21家公司簽署遷址協議,為卡納維爾角帶來3,000個高薪職位。作為交換條件,國家提供補貼以建立基礎設施。

卡納維爾角最初得益於2010年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該公司落戶卡納維爾角後,得到太空總署(NASA)龐大合同,研發商業衛星及載人太空船。「龍飛船2號」成功回航後,卡納維爾角將是自2011年以來,人類重返太空飛行首次發射地点。

■SpaceX在卡納維爾角也有專屬的Launch Pad 40發射台。

頻密而壯觀的火箭發射,令卡納維爾角成為太空迷朝聖之地(距離奧蘭多國際機場以東只有 43哩)處,單是觀看發射而帶來的旅遊業收益,全年可高達千萬美元。2018年卡納維爾角共有20次發射,官員希望在2020年多達48次。

美國國家航天委員會(National Space Council)已為特朗普提供意見,希望由今年開始把建立太空軍放在國會議程。而佛州州長德桑蒂斯上月正式向特朗普提出要求,將太空軍的作戰指揮總部設在卡納維爾角。

「我認為佛州擁有像卡納維拉爾角這樣得天獨厚的地點,與及本州參與航天發展的歷史,是最合適太空軍選址於此的選擇。」德桑蒂斯說。

去年9月,美國空軍部長威爾遜(Heather Wilson)向國防部副部長沙納漢(Patrick Shanahan)表示,一支擁有約13,000人的新太空軍的費用,將在五年內達到130億元。美國國內現時有6萬人正從事太空安全和情報工作;太空軍獨立於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及海岸警衛隊五大傳統軍種,彼此地位對等。

撰文:周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