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年輕人曾將上大學視為獲得好工作、穩定及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徑,但新冠疫情改變了數十萬在疫情期間成年的年輕人的想法,他們因各種原因最終未選擇上大學。

根據美聯社的報道,許多年輕人選擇不要求大學文憑的時薪工作或職業,其他一些年輕人則被高學費及可能背上沉重債務嚇退了。
一開始看來像是疫情期間一個臨時變化的東西演變成一場危機。根據非營利組織全國學生訊息交換所(National Student Clearinghouse)所提供的數據,從全國範圍看,在2019年至2022年期間,學士生人數下降了8%,即使在學校恢復面授上課後,學士生人數依舊下降,而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資料,自2018年以來大學入學率的下滑是有此項記錄以來下滑幅度最大的。
經濟學家們就此警告說,由此所造成的後果可能是很壞的。往最壞處說 ,這可能標志著新一代人不相信大學文憑的價值,在最低限度上,看來在新冠疫情期間決定不上大學的那些年輕人已選擇永久不上大學,這些人在一兩年後會上大學的預言未變成現實。
大學畢業生人數減少,可能加劇從醫療保健到信息技術等各領域勞動力不足的窘境。根據佐治城大學教育和勞動力中心的研究,對於那些放棄上大學的人來說,這常常意味著其所獲得的終生收入較低,相比獲得學士文憑的那些人,前者終生收入要少75%。而且,在經濟不景氣之時,沒有大學文憑的那些人更可能失去工作,佐治城大學研究人員梅布爾( Zack Mabel)表示,「對於我們的國民經濟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見解。」
與此同時,美國的學生債務總額大增,在拜登總統力推取消大部分學貸之時,該問題在許多年輕人的想法中日漸凸顯,最高法院看來準備阻止拜登所提出的學貸減免計劃。
大學入學率此前總體上不斷上升,新冠疫情則完全逆轉了數十年來在這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即使在高中畢業生人數增加及出現經濟動蕩的情況下 ,大學入學率卻不升反降,經濟動蕩通常會驅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而專門提供大學輔導的一個非牟利機構執行主任坎貝爾(Scott Campbell)在分析大學入學率下降現象時指出,在由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的各種亂象中,許多學生已被人們遺忘了,一些學生在學業成績上落後並覺得自己沒有為上大學做好準備,而其他一些學生則無法聯係上能幫他們準備大學申請材料及申請學貸的輔導員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