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工部總監察長辦公室表示,新冠疫情期間聯邦派發失業救濟,但當中數十億元被不法分子詐領,並將部分款項用於購買毒品和槍支,其中在疫情爆發後首6個月,加州20%的失業保險金便被騙徒申請。


《華盛頓時報》報道,勞工部監察長在報告中形容,詐領失業福利已成為低風險、高回報的罪行,歹徒會將不法所得用於其他犯罪活動,部門沒有交代具體細節,但表示部分案件已由司法部提出起訴。
報告援引實例表示,佛州一個名為「Robles Park」的幫派會盜竊守法民眾的身份,透過數十宗申請而取得42萬元救濟後,再從事毒品交易、槍擊犯罪等勾當。另外在紐約市布碌崙,Woo幫派的11名成員也已被控,罪名是盜用800多人的身份提交失業救濟申請,並獲得款項超過400萬元。
外界無從猜測,到底有多少失業救濟落入犯罪集團手中,但調查人員發現,詐領個案其實不在少數。
勞工部監察長證實,加州某棟住宅牽涉90多宗申請,嫌疑騙徒均以此為地址。同樣在加州,也有人提出235項申請,成功獲得87筆補貼,在當局發現並停止付款前,對方已取得160萬元。
疫情期間的額外失業救濟由聯邦出資,但派發時仍由各州負責,調查發現當時各州明顯未為此做好準備。勞工部抽查4州的214宗個案後,發現當中118宗不符合資格;已經支付的340萬元中,140萬元屬於款項運用不當;另外25宗個案屬於欺詐性質,總共涉款46.5萬元。
報告同時發現,上述4州共有950萬人領取717億元失業救濟,按照抽查比例計算的話,相當於530萬宗個案不合資格,損失款項304億元,欺詐個案也達110萬宗,牽涉款項99億元。對此勞工部質疑推算有誤,214宗抽查範圍太小,未必能準確反映實際情況。
另外小企業管理局(SBA)也曾發表監察報告,批評13億元的「經濟災難受損貸款」(EIDL),透過互聯網轉給了海外申請人,相信有跨國犯罪成員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