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盛頓郵報》報稱,CDC考慮更新現行口罩指引,可能建議民眾盡量選擇更佳防禦功效﹑目前僅限醫護人員使用的N95或KN95口罩,相信可以更有效阻擋作用,減少使用布製口罩,應對傳染力更強的Omicron變種病毒,但「口罩升級」真是必須嗎?

美國官員近期出席新聞發佈會時已出現佩戴更高級別口罩的「口罩升級」情況,被指反映出疫情嚴峻的程度。
2021年12月27日舉行的疫情例行記者會中,同場現身的白宮疫情首席顧問福西及CDC總監沃倫斯基等高官佩戴的已不是一般外科口罩,而是可有效過濾微粒的N95口罩。
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局(BARDA)前主管布萊特(Rick Bright)形容,在接種過完整兩劑疫苗,以及進行頻繁檢測的環境中,這些官員仍戴上N95,這似乎是在告訴普羅大眾:Omicron通過空氣傳播力強,一般口罩已不夠用。
美國傳有部分醫療中心或診所已要求到訪人士最好戴N95口罩。內部職員如見有人戴布口罩,或只以頭巾、頸巾等掩蓋口鼻,會向他們提供醫療用外科口罩。
部分州政府採納專家意見,已要求民眾改戴N95。康涅狄格州衛生局長朱塔尼(Manisha Juthani)2021年12月27日甚至宣佈,將供應向全州居民供應N95。
維珍尼亞州科技大學病毒研究員馬爾(Linsey Marr)引述香港的研究稱,Omicron在人體呼吸道的複製速度比Delta快70倍,感染48小時後,病毒量就會激增,「這意味着只要吸入一口空氣,你就吸進Omicron。」光是佩戴布口罩或單層的口罩,不足以阻擋它。
佐治華盛頓大學的急症醫生和公共衛佐生教授溫麟衍(Leana Wen)稱,理想情況下,人們在人多擠迫的地方,「你應該戴上KN95或N95口罩」。她稱在口罩貼面以及某些材料(例如聚丙烯纖維)作為物理和靜電屏障,它們可更有助防止微小顆粒進入鼻子或嘴巴;它們必須貼合人的臉部,才能正常發揮作用。
溫麟衍稱:「面對這種通過空氣傳播的傳染性變種病毒,至少應該要戴到有3層外科醫療口罩,不過對許多人來說,這種即棄式的口罩並不適合臉型,因此可在外面另外戴一個布口罩來提高貼合度」。她再稱「大家真的應使用N95或KN95口罩」。
加拿大首席衛生官譚詠詩(Theresa Tam)也呼籲民眾不要戴布口罩了。她稱:「你不能只佩戴完全無效一層的布口罩。醫療用口罩更能過濾病毒,」但她也補充說,「即使是有3層(物料)的外科手術口罩也可能不足夠(去過濾病毒)。」她稱N95口罩更貼合人的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