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未到,全美多處出現極端高溫,加劇社會不公現象

0
大暑未到,全美多處出現極端高溫,加劇社會不公現象
■氣候變化導致全球多國出現極端高溫天氣,警告訊息愈來愈明顯。

大暑未到,但全美多處地方已出現破紀錄高溫。有學者認為,即使出現更頻繁和更強烈的熱浪,各城市的應對策略仍然不足,可能會加劇現有的社會和環境不公。

踏入7月,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已對德州大部分地區,以及加州和俄勒岡州部分地區發佈酷熱警告,丹佛、拉斯維加斯和鳳凰城氣溫也創新高,幾乎全國都快將經歷高於平均水平的溫度。

極端高溫可能引發嚴重後果,CDC表示,每年有600多人的死因與高溫相關,低收入家庭、兒童和戶外工作者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國民也很清楚極端天氣的風險,進步派智庫Data for Progress的民調顯示,有47%受訪者的人「非常」或「有點」擔心由颶風、洪水或野火引發的流離失所。

雖然高溫天氣存在廣泛破壞的影響,但針對高溫天氣的應對管理,一直落後於其他氣候變化危害。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在分析芝加哥、波士頓、底特律和候斯頓等50個大城市的市政規劃後,發現近80%都只是概括地將高溫視為問題,很少會提供綜合應對策略,或者解決低收入和有色人種社區,由於高溫所承受不成比例的影響。

UCLA拉斯金創新中心(Luskin Center for Innovation)主任特納的團隊同時發現,城市應對氣溫上升的解決方案,例如發送警報訊息或者開放避暑中心,未必與問題的嚴重性或複雜性相配,即使最常見的植樹和在屋頂鋪上反光物料,都不能完全解決過熱的問題,如果沒有保護國民的具體措施,城市最終會將這個問題滯後。

有份參與研究的博士生弗倫奇認為,如果城市沒有繪畫完整的高溫地圖,例如顯示高溫的長期現象,以及高溫對地面的不同影響,政府將無法充分保護國民,最終可能會加劇現有的社會和環境不公。

同樣有份參與研究的米達爾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助理教授,他說即使是看似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例如為居民提供戶外遮陽,在規劃文件中也不太受歡迎,「遮陽設施是保護行人免受陽光照射的最有效方法,但很少有城市在計劃中提到遮陽」。

由於氣候變化而加劇的高溫,已經成為全美最致命的天氣災害之一,一年造成的死亡人數,比颶風、洪水或龍捲風還要多,加州2010年至2019年期間,就有大約4,000人因為高溫致死。UCLA的研究也表明,高溫導致更多嬰兒早產,使學生更難學習,並增加在職工人的受傷風險。

為了應對極端高溫帶來的影響,有些城市已加入「全國城市聯盟」(National League of Cities) 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總監網絡」(Urban Sustainability Directors Network)等環境網絡,這些組織匯集來自全國各地的可持續發展從業者,他們更廣泛的治理結構,能夠提供分享最佳實踐的機會。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副教授洪都拉是鳳凰城「高溫響應及緩解辦公室」(Office of Heat Response and Mitigation)的主管,他認為透過各大小社區的知識交流,對於盡快實施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來說非常重要。

■大暑未到,全美多處地方已出現破紀錄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