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克和輝瑞兩家藥廠先後發表新冠肺炎口服新藥臨床試驗的重大數據,感染新冠肺炎後早期用藥均可明顯降低重症死亡風險。不過,醫生警告,不想打疫苗的人,別把口服藥當成疫苗的替代品,疫苗提供的防疫效果與口服藥治療成效,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根據美國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全國72%成年人已經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然而疫苗施打進度最近陷入遲緩狀態,兩黨對於疫苗接種的意義與安全性出現意見分歧,企業主、州政府與拜登政府的疫苗強製接種令助長了這股意見分歧爭論的熱度。
有些疫病專家非常擔心,新冠肺炎口服藥上市之後,對於推動疫苗接種的工作將形成更深層的阻力。紐約市立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公衛學院針對3,000名民眾調查研究,初步結果顯示,口服藥可能對於推動疫苗施打的努力造成妨礙。主持這項研究的紐約市立大學保健溝通專家拉善(Scott Ratzan)說,受訪者每8人就有1人表示,寧願選擇口服藥而非預防針,「比例非常高」。
默克在10月1日發佈與合作夥伴Ridgeback生技製藥公司研發的口服藥「莫努匹拉韋」(Molnupiravir)可降低50%重症死亡或住院風險,英國上周四(4日)全球搶先宣佈核準通過使用。
紐約市立大學上述研究結果出爐後,輝瑞上周五(5日)又發佈實驗中的口服抗病毒藥Paxlovid臨床試驗數據,高風險成年人染疫後住院及死亡風險可大減89%。這兩款實驗新藥均仍待FDA當局發佈是否批准使用,據估計可望在12月上市。
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疫苗專家、分子病毒學與微生物學教授霍泰茲(Peter Hotez)說:「光靠抗病毒藥物去應變,感覺有些像在賭博。有藥物可用總比沒有好,這點毫無疑問,但風險也非常之高」。
路透社訪問的6名傳染病專家對於口服藥效果的前景都很熱切期待,但也一致認為口服藥無法取代疫苗。
政府一項由資深醫生進行的研究顯示,即使面臨傳染力高強的Delta變種病毒,輝瑞疫苗依然有效,住院風險可降86.8%;未打疫苗的確診者已有一部分仰賴單克隆抗體治療。
曾任巴爾的摩衛生官員的佐治華盛頓大學公衛教授兼急診內科醫師文蓮娜(譯音)說:「輝瑞口服藥的臨床試驗數據是很好的消息,但口服藥應與疫苗攜手並進,而不是取代疫苗。」
輝瑞藥廠執行長博爾拉(Albert Bourla)也說,不願接種疫苗「會是一項釀成悲劇的錯誤。不幸染疫的人有這些治療方式可用,但這不該成為你選擇不去保護自己、任憑自己與家人與社會涉險的理由」。
專家認為,新冠肺炎有好幾個不同的病程階段,不該只靠口服藥抗疫的主因之一在於,這些抗病毒藥物的作用是阻止病毒在體內複製,必須在感染初期就給藥,可用藥期間非常短暫。
非營利組織Just Human Productions的執行長、傳染病專家剛德博士(Celine Gounder)說明,感染初期病毒在體內快速複製,但罹病的許多嚴重影響則通常發生在染疫的第二階段,人體防疫機制受到病毒複製的刺激而產生反應,「一旦出現呼吸急促與其他症狀,就必須住院,這時進入免疫系統失去作用的階段,抗病毒藥物提已供不了多少幫助」。
霍泰茲同意這個說法,染疫後盡早接受治療會是一大挑戰,因為病毒從複製階段轉變到發炎期,給藥時機不好抓,「有些人比較早發生,有些人比較晚」,很多人在感染初期自覺身體狀況意外良好,而且可能會對血氧濃度下降毫無感覺,這正是發病後發炎期的首批症狀之一,「人們這時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經有病徵,等到有感覺的時候已經太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