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今屆區議會選舉,是5個多月反修例風波後,首次全港性大型選舉。全日總投票率71.2%,共有約294萬選民投票,打破各級議會投票率及投票人數紀錄,較歷屆立法會選舉最高投票率58%還要高。結果顯示,站在抗爭者一方的香港泛民派於選舉中形勢大翻生,取得全港過半區議會議席,建制派兵敗如山倒!

反修例引發的示威衝突持續5個多月仍未平息,香港人不滿政府處理手法及抗議警暴,在昨天的區議會換屆選舉全面反映。今屆投票率高達71.2%,遠超2015年區選的47%;全港共有294萬名選民投票,總投票人數及投票率均打破所有香港選舉紀錄。
抗爭者的統籌力及號召力亦令人刮目相看!抗爭者在網上宣佈停戰兩天,冀讓香港人可以安心走出來投票,透過文明和平的政治參與方式,透過進入體制反映和爭取改善政府。
果然過去的周六及周日,全香港並無發生示威衝突,是近期罕見,令區選得以順利完成。
港人昨顯現了對區議會選舉罕見的高度熱情,在早上7時半開始投票前,很多票站外已排了長長人龍,部分甚至超過100人,不少人要輪候1個多小時才能進入票站,但這仍無礙港人要堅決投票的意志,選民都平靜耐心地等候,彰示出成熟的選舉文化。
在這樣的高度熱情下,區選的投票率達71.2%,創下各級議會選舉的歷史新高。2003年同樣爆發了極具爭議的就23條立法和隨後7月1日號稱有50萬人的示威遊行,同年稍後的區議會選舉和翌年立法會選舉,錄得44.4%和55.64%投票率。
選舉結果顯示,建制派支持林鄭政權、盲撐警暴,受選民唾棄而兵敗如山倒,多名議員未能成功連任,原為第一大黨民建聯原擁過百席,銳減至約20席,跌幅驚人,工聯會亦只有單位數的議席,更有多個政黨「食蛋」全軍覆沒。
至於泛民於選舉中形勢大翻生,取得全港過半區議會議席,區議會自回歸以來首次變天。
特首選舉 泛民影響力有增無減
今屆區議會選舉全部452個選區均有多於一人參選,亦是1997年以來首次無人自動當選的一次選舉,選舉結果不單對明年立法會選舉有標誌性影響,更有可能左右2022年特首選舉。
現時,特首並非由全港一人一票投票產生,根據基本法規定,是由四大界別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投票選出特首。此外,有意參加特首選舉的人士必須取得最少150名選委提名。
2016年選舉委員會一般界別分組選舉中,泛民派歷史性取下325席,票數佔整體選委25%,雖然票數未佔多數,但卻有力推舉多於一名候選人參加特首選舉,取得一定政治話語權。
目前選委設有38個界別分組,當中有兩個界別分組與區議會相關,分別是港九各區議會及新界各區議會,合共有117席,由全港區議員互選產生,由於過往建制派於區議會中佔大多數,過往上述兩個分組均全數被建制派奪得。
今次泛民派能夠於今次區選中取得過半議席,再保持現有300多席選委,泛民派於特首選舉的影響力肯定有增無減。
■撰文:李碧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