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禮物包裝明顯加大份量減少,「縮水式通脹」令人擔憂

0
情人節禮物包裝明顯加大份量減少,「縮水式通脹」令人擔憂
■通脹高企之下,某些品牌改變商品包裝尺寸或減少投入份量,變相使消費者以相同價錢購買到更少的商品。

今年情人節商品銷量仍然熱熾,據全國零售聯合會統計,有關開銷將高達260億元,糖果、賀卡和鮮花則是最熱門的情人節禮物。而通脹高企之下的一個新趨勢是,某些品牌改變商品包裝尺寸或減少投入份量,變相使消費者以相同價錢購買到更少的商品。

綜合ABC和CNBC報道,有民眾購買了約為7.99元的Russell Stover的Whitman’s Sampler巧克力,卻發現在9吋乘10吋大小的盒子裡只有9至11塊糖果,僅佔了盒子的1/3。消費者世界創辦人德沃斯基(Edgar Dworsky)表示,這種以過度包裝和減少份量來誤導消費者的做法實在令人不安。Russell Stover巧克力公司沒有立即回應評論。

德沃斯基建議,想要避開購買縮水商品,最簡單的方法是查看包裝上列明的商品淨重,例如Whitman’s Sampler巧克力的盒子上列明是5.1安士。雖然聯邦法例禁止製造商不必要地加大包裝尺寸,但是仍有一些商家嘗試游走在法律邊緣。

製造商也有可能選擇「縮水式通脹」(Shrinkflation),亦即維持價格不變但減少商品份量。德沃斯基表示,糖果是最常被縮水的商品類別之一。聯邦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常常被減少投入份量的還有家用紙製品、零食和糕點。Morning Consult在8月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逾半成年人(54%)聽說過「縮水式通脹」,接近2/3的人對此感到擔憂。

不過今年情人節還是有一些好消息;最傳統的情人節禮物並無受到縮水式通脹的影響。德沃斯基打趣道,「謝天謝地,一打玫瑰還是有12朵。」有花商表示,一束玫瑰花的價格約為89元至100元,單支玫瑰則約為10元。

今年體驗禮物也成為趨勢。全國零售聯合會統計顯示,大約1/3的人計劃贈送體驗禮物;即使在疫情期間短暫下跌,有關數字仍較去年上升6%。聯合會同時表示,今年每位國人平均花費130元給心上人或家庭成員購買禮物,另外50元則花在同事或寵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