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及按揭利率同步上升,置業能力達16年最低

0
房價及按揭利率同步上升,置業能力達16年最低
■全國地產商協會公佈,5月份的住房負擔能力指數,跌至16年來最低位,相反,5月份的現屋中位數售價創新高,比一年前大幅飆升14.8%。

5月份創紀錄的房價及上升的按揭利率,令該月成為自2006年以來購買房屋最昂貴的一個月,住房負擔能力指數因而跌至16年來的最低位,令房市危機爆發的風險大增。而房價大幅飆升已令不少潛在買家因難以負擔而卻步,尤其是準備首次置業的千禧世代人。

全國地產商協會(NAR)8日公佈,5月份的住房負擔能力指數跌至102.5這個自2006年7月以來的最低位,接近該指數在1990年7月創下的100.2的最低位。住房可負擔能力指數是根據現房價格中位數、家庭收入中位數和平均按揭利率計算。

全國地產商協會說,5月份的現屋中位數售價創新高,達到407,600元,比一年前大幅飆升14.8%,其中售價最高的是在西部,為633,800元,東北部為409,700元,南部為375,000元,中西部最低,為294,500元。

而給住房可負擔能力降低推波助瀾的是,銀行甚至在聯儲局決定加息壓抑通脹前,已於上月大幅提高按揭利率。30年固定按揭利率在6月從5月底時的5.23%大幅調升至5.78%,為自1987年以來最大的的周升幅。而按揭利率繼續上升,在提高至6%後,在7月1日結束的那一周略微回落至5.83%。而相比一年前,30年的按揭固定利率為2.9%。 

全國地產商協會指出,假設買家的房貸是30年固定利率並繳交20%的首期,典型的每月房貸付款在1月份時為1,297元,到5月份上升至1,842元,而相比一年前2021年5月的房貸付款為1,220元。

經濟學家指出,買房可負擔能力下降令首次置業人士進入房市尤其困難。而長期以來,擁有物業一直是美國中產階級積聚財富的主要途徑。

地產經紀指出,現在有的買家不再符合銀行房貸的資格,也有買家不願每月多付比他們幾個月前定下的預算的金額,房市的熱度已明顯降溫,尤其是本來條件成熟準備入市的千禧世代人。

5月份是現屋銷售連續第4個月減少,已跌至自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儘管東北部的銷售有所增加,但在中西部、西部及人口密集的南部,銷售卻減少。

經濟學家警告說,預期需求減少將導致房價在今年年底前達到最高位,然後不可避免地大幅回落。全國住房建築商協會首席經濟學家迪亞茲警告說,「我們現在正處於住房可負擔能力的危機之中。」他引述的理由包括地產公司最近幾周已大幅降低標價求售,以應對氣氛快速轉變的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