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上周六在特拉華州(Delaware)的民主黨人籌款晚宴上,在近1,000名黨友前發表演說。他談及自己的政見被黨內路線偏左的黨友批評不夠「進步主義」時,稱「我在所有已參選總統的人中,有最進步的紀錄。」
拜登的說話等同暗示自己也是「已參選總統的人」,引起在場黨友喝采,高呼「參選!拜登!參選!」,認為他有能力帶領該黨重新入主白宮。
惟拜登似乎察覺說錯了話,慌忙說「我不是這個意思」,糾正自己不是想說「已參選總統的人」(anybody running),而是「所有有可能參選的人」(anybody who would run),否認自己宣佈參選。
他在餘下的演說猶如發表參選宣言,包括批評特朗普的政策違背向支持者的承諾,在國際事務上捨棄盟友,稱對方將國家陷於對立和怨恨。拜登表示,唯一可以令美國撕裂的就是國家本身,他認為大家正目睹有關問題開始發生,因此民眾身處尋找「美國精神」之戰。
自去年中期選舉以後,外間一直傳出拜登會參選總統,挑戰共和黨的特朗普,但他遲遲未正式宣佈。民主黨目前已有15人參選,競爭十分激烈。
調查顯示,拜登目前是支持度最高的民主黨人,很有機會勝出初選,亦是目前最有能力擊敗特朗普的人。特朗普也傳出曾諮詢幕僚,拜登是否威脅。

拜登曾經在特拉華州擔任參議員長達36年,他在「主場」發言時亦因自己對共和黨友好的立場而受微言。事實上,拜登的「新民主」 (New Democrats)風格可能最獲選民受落。他認為政黨之間不一定是壁壘分明,自己試過稱讚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是個好人,總之如果有共和黨人做了對大家都有利的好事,就應該值得稱讚。
不過「新民主」到底是何物?他們是民主黨內的中間派人士,在財政政策傾向保守,但同時信奉社會自由主義。該派別室1980年代產生,當時民主黨接連在選舉失利,因而有黨員認為需要在經濟政策和管治有明顯改變,因而成立「民主黨領袖委員會」(Democratic Leadership Council,DLC),希望透過走中間路線,吸引中產人士支持。除了拜登外,前總統克林頓曾領導該組織並成功勝出總統大選。
拜登曾經在2009至2017年間兩度擔任奧巴馬的副手,在整體政績上獲得民眾認同,因此早在第二屆副總統任期完成前,已經傳出他有意出選2016年的總統選舉,假如他當時勝出,將會以74歲高齡成為最年長就任的美國總統(順帶一提,特朗普2017年以70歲之齡上任已經是破記錄),不過受到兒子離世的打擊,令他遲遲未有正式決定,最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由前國務卿希拉莉奪得。
即使拜登沒正式公佈出選,他在民調之中一直被視為民主黨代表大熱之選,正如特拉華州長卡尼(John Carney)在籌款晚宴上表示,拜登不只是有機會復出,而是已經準備就緒「大打一場」。或者在充滿撕裂的美國社會中,像拜登這類型「政壇清泉」可能是讓美國再次強大的真正希望。
民主黨新星參選 將改寫整場選舉格局?

美國總統大選可以說是全球最重要的選舉之一,距今尚有一年多,各方人馬已經磨拳擦掌,選情逐漸升溫。這邊廂現任總統特朗普取下共和黨的提名角逐連任應毫無懸念,另邊廂民主黨的擂台卻人滿為患,黨內新星奧羅克(Beto O’Rourke)最新宣佈參選,成為民主黨第14名總統參選人,更令整場選戰充滿變數。
奧羅克何許人也?他2013年經其家鄉,德州南部邊境城市艾爾帕索(El Paso)的選區晉身聯邦眾議院。其成功連任兩屆,直至去年欲更上一層樓,宣布參選聯邦參議院,力挑共和黨重量級人馬克魯茲(Ted Cruz),因而聲名大噪。
2018年的中期選舉,進步主義浪潮席捲全國。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2016年民主黨總統初選中力敵希拉里而敗,然而其左翼理念卻已深入民心。不少黨內新生代皆以桑德斯政綱參選,奧羅克便是其中之一。
奧羅克以桑德斯的全民醫保政綱競選,又模仿桑德斯,拒絕長期把持美國選舉,由財團控制的Super PAC(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政治獻金,只接受小額募捐,結果卻創下了3,800萬元的破紀錄捐款。
本來在德州如此深紅的州份,走左翼路線的候選人都不被看好。但奧羅克憑着其官仔骨骨的外表,年輕活力的形象,還有親身走訪全州大大小小城鎮的熱誠而人氣急升,民調直逼克魯茲。奧羅克最後雖然以20多萬票飲恨,但得票卻比上屆民主黨候選人甚至2016年希拉莉還要多。
儘管奧羅克輸了參議院選舉,但民間叫他參選總統的聲音卻此起彼落。外界更將他與奧巴馬作比較——兩人都是年輕活力(奧羅克現年46歲,奧巴馬宣布參選總統時同為46歲),外貌討好的魅力型新星;而奧巴馬當時也只當過半屆參議員,與奧羅克僅當過三屆眾議員相約。支持者以此為理由,反駁外界對其經驗不足的批評,極力爭取奧羅克參選總統。
外界一直對其參選意向引頸以待,奧羅克卻一直三緘其口,直至近日才終於表態,令本來已經難分難解的選戰更加撲朔迷離。現時民調中遙遙領先其他對手者,進步派代表桑德斯以及尚未宣布參選,溫和派代表的前副總統拜登是也。雖然桑德斯氣勢凌厲,而拜登則代表了奧巴馬時代的美好懷念,但兩人分別為77及76歲,會否因此被年輕的奧羅克格食格,未可知也。
另外奧羅克的一大優勢,是其出身南部。民主黨除了奧巴馬外歷任總統,從克林頓追溯到卡特、詹森,皆為南州總統。而民主黨自創黨以來,南部一直為其票倉,直至尼克遜採用南進策略,民主黨在南部的優勢才逐漸逆轉。奧羅克或許有望從共和黨手中搶回南部不少選票。
加上奧羅克「奧巴馬2.0」的形象,有望爭取在2008、12年投過奧巴馬一票的民主黨選民,可能吸納到以「作為奧巴馬副手」為最大「政績」的拜登支持。而拜登其實早在1988年及2008年已經選過總統但都不成功,現在領先很大程度是因為其知名度高,但如今奧羅克參選,其他對手知名度又會在初選過程中提升,拜登今天的優勢未必可以持續。
不論如何,奧羅克以其討好外貌及清新形象,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有力問鼎民主黨提名,甚至在大選中挑戰特朗普。其以表面進步的主張,但有財閥背後的支持,甚至可以讓他吃盡溫和及進步兩翼的選票。不過其反覆的立場、自相矛盾的紀錄,也可能倒過頭成為他的催命符。
現時美國制度崩壞,造就了特朗普這類無視民主程序的民粹煽動家上台。如要治美國政治腐敗的惡疾,必須要下一劑改革的猛藥。美國人還需要另一個選舉時說話天花亂墜,入主白宮後卻繼續與華爾街、游說團、獻金金主沆瀣一氣的總統嗎?
■撰文:張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