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會通過《降通脹法案》後,標誌着白宮和民主黨經過1年半的執政,終於能夠落實多項法案,推動「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也使得民主黨在中期選舉的形勢略有改觀。不過,分析形容物價飆升的威脅仍然存在,民主黨不能掉以輕心,仍需努力紓緩民困。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拜登政府和國會民主黨人連月來頗為忙碌,單在本月便同意斥資2,800億元擴大退伍軍人醫療,也通過晶片法案,抗衡中國在科技製造業方面的影響,如今《降通脹法案》過關,再加上去年跨黨派基建法案,在經濟和民生領域終於留下了政績。
政壇人士形容,連串法案貫徹了民主黨的傳統理念,利用加稅補充庫房收益,然後擴大醫療等社會福利;投資扶持特定產業,為相關的企業和工人製造機會;以及執行反壟斷措施,阻止個別公司主宰市場。
回顧拜登執政初期,其經濟方針每每受人垢病,雖然他不斷指出國家在他管治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多的職位空缺,但是通脹率也創下近40年來的紀錄,民眾需要忍受脫韁野馬般的物價升幅。現在隨着《降通脹法案》過關,外界將會關注稅收等政策的長遠影響。
曾是奧巴馬時代政府顧問的哈佛大學經濟學者弗曼(Jason Furman)表示,奧巴馬政府也曾促進產業、提倡購買國貨,但是拜登政府對此着墨更多。白宮官員則說,《降通脹法案》的部分條文就是希望維持國家生產力,同時讓本土工人分享成果。
根據該法案,包括新興能源在內的企業必須在一定比例上使用本土材料,以及聘用本土工人,才可領取政府的資助。
但是分析同時表示,雖然「拜登經濟學」將開始發揮作用,但通脹仍是重大的隱患,其實,現任政府當初通過「美國救援計劃」(American Rescue Plan),希望在新冠疫情期間挽救經濟後,不少專家就已批評此舉將會引發嚴重的通脹,食物、住房、能源的價格都會失控。
最新民調也顯示,民眾普遍將通脹視為最重要議題,因此拜登政策能否回應百姓的關注,仍需拭目以待。
評論同時形容,拜登政府如何遏制通脹也是關鍵,如果聯邦儲備局加息速度太快,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經濟亦再次步入衰退,相反,措施太溫和的話,同樣會衝擊拜登的民望。共和黨民調專家倫茲(Frank Luntz)表示,現在雖然槍支管制、墮胎權等議題佔據新聞頭條,但選民始終最關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