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C周三(30日)發佈國民人均預期壽命報告。數據顯示,美國人去年平均預期壽命由2019年的78.8年跌至76.1年,創下1996年以來新低,亦是自1960年代初以來,預期壽命再度連續兩年下降。新冠肺炎肆虐為近年美國人死亡的主因,其餘為濫用藥物、心臟病、自殺、慢性肝病等。

CDC報告指出,上一次這種壽命下降的年份是在1940年代初期,當時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可見疫情的殺傷力堪比二戰。
據統計,大約一半的預期壽命下降,就是COVID-19 造成的;2021年,美國有超過46萬人的死亡原因與新冠肺炎有關。其次是心臟病、藥物過量和自殺。
CDC表示, 2021年疫苗接種變得廣泛可用,但是施打的比率不夠,新的變種病毒導致一波接一波的重症住院和死亡。
平均壽命也稱預期壽命,是對在標定年份出生的嬰兒,可能預期壽命的平均年數的估計。幾十年來美國人的預期壽命一直在上升。到了2015年曾停滯了好幾年,然後在 2019年時,平均壽命達到78年零1 個月。
然而, 2020 年降至77年零4個月;2021年的平均壽命又再次下跌,到了76年零1個月。這是近一個世紀以來,出生預期壽命下降幅度最大的兩年。
報告指,全國女性的預期壽命下降了大約10個月,由2020年的不到80歲,下降至去年的略高於79歲;男性的預期壽命則下降1年,從大約74歲下降至73歲。
美國不同的種族群體的預期壽命在疫情期間亦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的預期壽命下降逾6.5年至65歲;亞裔下降2年至83.5歲;白人下降1年至約76.4歲;黑人則下降超過8個月,至70.8歲。
專家認為,造成不同種族群體的預期壽命出現差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無法獲得高質量的醫療保健、疫苗接種率較低,該群體在疫情肆虐期間仍需工作等。當局表示,目前報告屬於臨時性質,待有更多數據及進一步分析,預期壽命的估計值可能會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