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半小時慢行5分鐘,可減各種久坐病風險

0
每半小時慢行5分鐘,可減各種久坐病風險
■工作場所如果沒有定時走動文化,上班族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鍛煉肌肉。

久坐除了會讓下半身臃腫或腰痠背痛,也會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既然大家每天都會坐下來,那究竟坐多久便要「起身」?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指出,每半小時慢行5分鐘,便可望破解各種久坐病的詛咒。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行為醫學助理教授迪亞茲(Keith Diaz)表示,幾十年來科學界都知道久坐會增加患上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甚至是早逝的風險,原因可能與肌肉在調節血糖,以及膽固醇水平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有莫大關係,個人坐得太久,肌肉就沒有機會收縮和以最佳狀態運作。

不過,專家至今始終沒有關於可以坐多久,以及應該多久移動一次的明確指引。

針對不同坐姿和步行時間組合,哥大在研究期間測量了幾種健康指標。結果發現,能夠「起身」打破坐姿的志願者,身體不但更加健康,還可以減輕疲勞和改善情緒。

迪亞茲表示,如果只關心工作效率,在辦公桌前忘我工作8小時的表現,實際上可能不是那麼理想,即使改用廣受歡迎的站立式辦公桌,他也不確定站立是否真的比坐著好,因此擔心人們可能會因為使用這種桌子,而誤以為自己很健康。

迪亞茲建議人們每半小時便要慢行5分鐘,即使速度低至每小時1.9哩,比大多數人正常步速還要慢,也可以充當打破坐姿的小運動。迪亞茲強調,慢行動作不算費勁,即使是每小時走動1分鐘,也可當作身體需要的「零食」,讓身體走得更遠和降低血壓。

然而現實環境中,很多人都過著缺乏運動或久坐的生活方式,有些客觀環境也不一定能夠「定時走動」,辦公室就是好例子,有些社會規範認為,上班族如果離開辦公桌,其他人就會覺得對方沒有在工作。

迪亞茲也明白即使有專家建議指引,如果老闆不提倡這種文化,定期走動似乎仍然難以實行,他因此努力遊說僱主,提醒他們久坐屬於職業危害,而健康的員工工作效率其實更高,效率則足以關乎公司的實際盈虧。

桑塔斯(Dana Santas)是職業運動員的身心教練,他說工作場所如果沒有定時走動文化,上班族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鍛煉肌肉,例如簡單地練習箱式深蹲(box squat),運用臀部的力量做下蹲及站起的動作,而箱子或椅子則用來控制蹲下的幅度。

如果小型休空間足夠寬敞,桑塔斯建議上班族直接聽歌跳舞,既可消除久坐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可以因為聽到喜愛的樂曲而提升心情。至於行動不便或使用輪椅的人士來說,可以向各個方向伸展雙手、側彎或者扭轉身體。如果無法站起來兼無法移動下半身,用力深呼吸也是不錯的鍛煉方法,利用橫膈膜移動肋骨,對個人姿勢和整體健康都有益。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健康解決方案學院院長布曼(Matthew Buman)未有參與是次研究,但他說志願者通常都是健康的成年人,而研究結果反映慢性病患者如果定時走動,可能會獲得更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