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美國總統特朗普有意下令美企搬離中國,重返美國設廠。美國作為民主國家,不能隨意要求美企搬離中國,但他手握4張王牌,毋須得到國會批准。
特朗普周日(25日)表示,如果他願意的話,他可能會宣佈升級美中貿易戰,作為國家緊急事件。美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表示,特朗普如果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他可以下令企業從中國撤出。姆努欽說,特朗普與習近平在貿易問題上已經是敵人。
特朗普說:「我可以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我認為,當他們(中國)盜竊和竊取知識產權,每年損失3,000億到5,000億美元的時候,當我們多年來每年損失近一萬億美元的時候。」
但特朗普補充說,他目前並沒有宣佈國家緊急狀態的計劃。
宣佈國家緊急狀態,是特朗普下令企業從中國撤出的4張皇牌之一。
1.實施更多關稅
特朗普可對華貨徵收更多關稅,關稅成本上升足以壓低美企的盈利,令他們覺得不值得再在中國做生意或生產。惟此舉亦會令美企採購華貨的成本上升。
目前已有不少美企因關稅成本上升,決定將部分生產線遷出中國。
2.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特朗普如制裁伊朗一樣制裁中國,利用1977年底通過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
《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1977年起生效。此法令賦予總統廣泛權力,在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後,可以限制美國企業甚至整個經濟產業的國際商業活動,以應對外國的異常情況或特殊威脅。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法學院國際法課程總監邁耶(Tim Meyer)舉例指,特朗普可以中國盜取美企知識產權為由,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限制美企購買中國科技產品。
1979年,時任總統卡特(Jimmy Carter)首次使用IEEPA,向伊朗進行貿易制裁,並凍結伊朗在美國的資產。

直至2019年3月1日,美國總統一共引用IEEPA宣佈進入緊急狀態54次,其中29次仍生效中。
美國總統曾向北韓、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動用IEEPA,主要針對恐怖分子、毒販、非法軍售、侵犯人權等活動。特朗普年初曾以類似策略威脅墨西哥,倘不打擊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就會動用這條法令向墨西哥徵收懲罰性關稅。
根據該法,特朗普行使此權力前必須與國會協商,而在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後,亦必須向國會提交報告解釋原因。
美國智庫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指,國會可以通過決議,結束國家緊急狀態,而總統同時亦擁有否決美國國會決定的權力。
特朗普可透過此法令,限制那些商業活動?
美國福坦莫大學法學院教授戈爾德(Matt Gold)指,特朗普能夠藉IEEPA,阻止美企與中國的轉帳交易或通過其他方式做生意。
花旗集團全球經濟學家羅哈斯(Cesar Rojas)表示,特朗普甚至可以對中國持有或購買的美國股票、國債及其他金融資產徵稅。
不過,特朗普未必有權要求美企撤出中國。佐治城大學法律教授、外交關係協會貿易專家希爾曼(Jennifer Hillman)指,就算特朗普成功以IEEPA,阻止美企資金流入中國,但沒有權利管理美企在中國的原有投資。

3.限制美企參與聯邦招標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顧問芮恩希(Bill Reinsch)指,這選項亦毋須獲國會同意,限制在中國有業務的美企參與聯邦招標。
不過,芮恩希認為,此舉可能僅針對部分產業,如飛機製造商波音(Boeing);但波音是國防部重要武器製造商,也是美國最大出口商,屆時或無法為美國提供武器。
4.動用《對敵貿易法》
美國國會在一戰時通過《對敵貿易法》(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 TWEA),賦予總統在「戰爭時期」監管及懲處與其敵國貿易的活動。
外界料實施的機會十分低,但如果真的使用了,將是最戲劇性的一幕。分析相信,特朗普不會使用該法律,因會顯著加劇與中國的衝突,等同公開宣戰。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在一戰利用此法,設立了外國財產管理局,沒收大量德國移民和企業財產,如德國製藥及化工集團拜耳(B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