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當猴痘疫情在全國持續擴散,最多人確診的紐約州、加州和伊利諾州等(佛州排名第4),3州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之際,各地患者紛紛投訴衛生部門施政不善,除了疫苗不足、感染風險被低估外,直到現在,檢測和治療服務也諸多不足。總統拜登周二(2日)任命兩名白宮猴痘統籌專員,負責協調政府應對猴痘傳播的措施。

美國的猴痘疫情持續蔓延。自今年5月份以來,CDC已錄得近6,000宗猴痘病例,其中近半發生在紐約州(1,390宗)、加州(827宗)和伊利諾州(520宗),這3州近日已宣佈進入「猴痘疫情緊急狀態」。世界衛生組織(WHO)上月底也頒佈了緊急狀態,聯邦衛生部已考慮跟隨。
根據CDC 的數據,佛州的病例在美國排名第4,有480宗,集中在南佛州的包和縣(225宗) 和邁阿密-戴德縣(113宗)。州長德桑提斯周二表示,無計劃跟隨以上3州宣佈進入「猴痘疫情緊急狀態」。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全美出現首宗猴痘病例至今已2個多月,但傳播速度一直未見放緩,導致美國超越西班牙成為已知個案最多的國家,迄今各州已有近6,000宗確診或疑似病例,大部分患者曾有男性同性戀行為。就在聯邦衛生部門考慮,是否將猴痘定性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際,專家和患者異口同聲批評拜登政府在疫情初起時反應緩慢,後續措施也缺乏力度,釀成了如今的局面。
愛荷華州民眾費爾特納(Taber Feltner)表示,早前到芝加哥旅行回鄉後,7月中旬出現病徵,不但發燒超過103度,身上皮疹也開始疼痛、灌膿,嚴重程度超越以往患過的所有疾病。
費爾特納稱,在前往芝加哥前無法接種猴痘疫苗,因為州府只安排密接者優先注射,發病後尋求治療時也遭到醫護人員嘲笑,醫生更一度拒絕讓他接受猴痘檢測,費爾特納批評連串跡象反映全國醫療系統未做好準備。
來自芝加哥的患者沃森(Josh Watson)則說,全身不同部位都出現病變,由於喉嚨疼痛,現在已食不下咽。他憶述,自己出現症狀20天後仍需隔離,腳上的病變始終未痊癒,疲勞感亦揮之不去,情況不符合外界所指,皮疹會在數星期後消失的說法。沃森擔心社會嚴重低估了猴痘的風險,大多數人只強調這種疾病沒有死亡風險,卻無人重視患者痛楚。沃森從7月中旬住院後,開始接受抗病毒藥物TPOXX治療。
這款藥物原本主治天花,經衛生部門批准後已可用於治療猴痘病例,但醫療保健業者表示,供應商為了滿足當局要求,往往需花費數小時填寫申請文件,直到上月CDC才簡化了流程全美猴痘病例大多數屬於輕症。
《新英倫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調查16個國家500多名患者後發現,當中13%的人需住院。
總統拜登周二任命兩名白宮猴痘統籌專員,其中一人是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區域主管芬頓(Robert Fenton),另一人則是熟悉性小眾衛生議題的專家達斯卡拉基斯(Demetre Daskalakis)。
拜登2日宣佈消息時,同時詳細解釋了新任兩名統籌專員的履歷。芬敦在FEMA負責西岸第9區的應急事務,其職責範圍覆蓋近5,000萬人口,歷年來也先後兩次擔任FEMA代理署長。白宮表示,芬敦曾率領FEMA多次應對天災、人禍和傳染病,包括安置7.6萬名逃難來美的阿富汗人。
至於達斯卡拉基斯,則是CDC的預防愛滋病部門主任,以往也曾專注處理性小眾社區健康和疾病議題;加入聯邦之前,他曾負責紐約市衛生局傳染病管理工作,領導對抗新冠疫情和麻疹。分析形容,目前不少猴痘患者均是男性同性戀者,因此白宮這次人事安排,相信是為了防止該疾病繼 續擴散。
白宮形容,芬頓和達斯卡拉基斯在聯邦應急、主導處理公共衛生事務方面都有着豐富經驗,兩人處理相關問題的時間加起來超過了40年,上任後將監督對抗猴痘的工作,包括與州府及地方協調,協助各地推行病毒檢測、疫苗接種、針對治療等服務,並增加公眾對猴痘的認識。
白宮首席防疫專家福西在聲明中表示,芬頓和達斯卡拉基斯都具備資歷,將統籌整個聯邦政府防控猴痘的策略。衛生部長貝塞拉(Xavier Becerra)也表示,期待與2人合作,以結束本土的猴痘疫情。
白宮表示,聯邦至今已向全國分發超過110萬劑猴痘疫苗,當中包括1日付運的73.7萬劑,此外聯邦已提升檢測能力,從原本的每周6,000次大幅增加到8萬次以上,同時鼓勵地方衛生部門,積極安排有需要民眾做檢測。
白宮新聞秘書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表示,增加檢測對防範猴痘非常重要,盼望各州共同投入抗疫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