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新冠疫情減褪,愈來愈多州份跟隨佛州做法,不再每天更新確診、住院和死亡等疫情數字,改為每周一次。專家擔心此舉將令政府和民間無法及時掌握情況,一旦疫情死灰復燃,各地會因數據不足而造成盲點,最終影響決策。佛羅里達現時是全美唯一每兩周才公佈疫情數字的州份,並獨立宣佈COVID-19疫情已降級成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


佛州衛生部在去年6月開始,認為新冠疫情已經受控,率先50州每周只更新一次疫情數字,當時仍未爆發第3波Delta及第4波Omicron疫情。到了周五(18日) ,衛生部又宣佈,疫情數字要每兩周才更新。
衛生部新聞秘書雷德芬(Jeremy Redfern)表示,下一次公佈疫情數字日期為3 月 25 日,「衛生部在過去兩年裡一直在努力工作,現在疫情已降級成為地方性流行病,不必再耗時頻密更新疫情數字。」
現時可查閱的疫情數字,是3月11日公佈的舊數據。
《紐約時報》報道,佛州衛生部的做法,已有10幾個州跟隨,其中首都華盛頓以及南卡、夏威夷、肯塔基、內華達、俄亥俄、亞利桑那、俄克拉荷馬都將疫情公佈次數改為每周一次,預料加入這個行列的州份還會增加。
醫學界擔心,全美現在的情況雖然相對樂觀,但作為疫情風向標的歐洲近日病例因Omicron亞變種BA.2再度激增,不排除美國也會出現同樣的局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雖然部分國家檢測數量有所下降,但過去2周全球病例仍增加了約20%。
在此前提下,專家擔心州府減少公佈數字,不利於社會掌握疫情。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執行主任佈勞爾 (Beth Blauer)說,能夠跟踪疫情數字,才可走在疫情之前,「了解是否需要加強防疫策略。」她批評佛州衛生部的做法,是防疫倒退。
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疫情預防研究所主管史卡皮諾(Samuel Scarpino)指出,新冠病毒傳播速度非常快,各方都需掌握病例有否上升、新變種是否出現等早期信號,才能迅速採取相應措施。
史卡皮諾表示,處理疫情及時的話,不但能挽救生命,更可避免學校停課、政府頒佈口罩令等情況,但延後公佈導致數據耽誤數天甚至數周的話,容易錯過各種防疫機會。
不過,州及地區衛生官員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Territorial Health Officials,ASTHO)首席醫生普萊西亞(Marcus Plescia)則有不同意見,「現在民眾已無需知道確切數字,官方透過公共檢測和追蹤仍能了解趨勢。」普萊西亞又說,減少公佈數字不代表疏於防範,官員決策不一定需查看每天數據。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格隆瓦爾(Gigi Gronvall)也稱,目前居家快速檢測已普及,檢測呈陽性結果的人幾乎不會向衛生部門呈報,因此數字不再可靠,政府不如使用其他指標,包括住院和疫苗接種人數,以及廢水監測結果,掌握疫情的發展方向。
佛州衛生官員表示,任何人欲知最新疫情數字,都可到CDC網站查閱。
「CDC網站每星期更新數次,」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IU)流行病學家特雷普卡(Mary Jo Trepka) 博士說,「民眾還可以在CDC網站上將佛州與全國其他地區的情況進行比較,因此我認為佛州每隔兩周公佈一次疫情數字沒有問題。」
■曾珍娜報道 (勁料網版權,嚴禁盜版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