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表示,愈來愈多民眾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這種情況已成為危機,因此建議65歲以下人士定期檢查,及早處理焦慮症等情緒疾病。


隨着新冠疫情期間不少人隔離或面對壓力,心理健康問題激增,因此工作小組這次草擬新指引時,破天荒列入焦慮症等情緒疾病,希望幫助臨床醫生以問卷等篩查工具,識別各種早期跡象。
小組其實在4月已建議,8至18歲的青少年需要進行焦慮篩查,這次的草案則側重成年人,出乎外界意料的是,指引並未建議65歲以上長者同樣接受檢查。
據悉部分專家認為,長者往往會有疲勞、身體疼痛、難以入睡等現象,背後可能牽涉焦慮或者年邁等其他原因,各類篩查未必能夠區分。
麻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皮伯特(Lori Pbert)表示,這次指引「非常及時」,患者在發病初期往往因為檢測不足,因此忽略問題的嚴重程度,而工作小組援引的研究也發現,病人平均要等到23年後,才會開始治療焦慮症。
小組的專家認為,即使部分篩查結果可能出現偏差,導致當事人接受不必要的護理,但整體而言仍然利大於弊。麻省大學的專家皮伯特也說,焦慮症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影響全美約40%女性和超過25%男性,其中非裔、基層民眾、喪偶民眾等都是高危群組,患者可能突如其來感到恐慌,又或者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此外約10%的孕婦和產後婦女也會感到焦慮。
皮伯特強調,單靠篩查不足以診斷焦慮症,初步測試後必須由心理專家進行更徹底的評估。而在這次指引中,工作小組未有具體說明,民眾相隔多久就應篩查,也承認由於缺乏專家,民眾可能難以尋找心理健康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