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很多大城市普遍出現公校學生的人數正在下降的現象,令地方政府因此陷入兩難境地:學生人數減少導致辦學成本大增,令地方財政難以為繼;但關閉學校則給受影響社區帶來諸多不便,引發家長與學生的不滿,有的甚至出現種族問題。


美聯社與 Chalkbeat的分析顯示,新冠疫情爆發後,不少家庭轉向家校教育、特學學校及其他選擇,從而加快了校區學生人數減少的速度。公校學生人數減少的情況在大城市比比皆是:在紐約市,上學年每5間小學就有超過一間的學生人數不到300;在洛杉磯,這個數字為每4間就超過1間;在芝加哥,該數字增加至每3間就有接近1間。
在波士頓,這種情況更普遍,達到每兩間就有1間。很多校區的學校資金是按照學生的人數分配。之前的疫情紓困資助有助補貼那些規模在縮小的學校,但隨着舒困金在2024年9月耗盡,當局將面對困難的選擇:儘管財政緊張仍繼續讓這些學校上課;抑或關閉這些學校,但卻令為他們孩子謀求穩定的社區及家長不滿。
而隨着學校關閉,種族的問題也在朦朧出現。全國而言,有較多有色人種學生的學校,關閉的可能性較大,而影響社區經常感到受到不公平對待。
在芝加哥,學校關閉的前景尤其令人擔心。該市在2013年關閉了50間學校,其中大部分位於以非裔為主的社區。芝加哥大學的研究顯示,這一行動損害了居民與校區之間的信任,明顯擾亂低收入學生的學習。
表示考慮關閉小學校的城市,還包括丹佛、印第安納波利斯、密蘇里的堪薩斯市,以及加州的奧克蘭(Oakland)。不過,也有地方領導人在聯邦疫情舒困金的資助下,仍繼續給小學校投資。如芝加哥在今個學年用了28億舒困金中的14億,幫助支持小學校。洛杉磯及紐約市當局表示,他們的重點放在吸引學生返回公校,而非關閉學校。
此外,為了解決小學校資金減少這個問題,地方政府會從規模較大學校那裡,抽出部分資金轉給小規模學校。如在芝加哥,校區給小規模高中每個學生的平均撥款為1.9萬,而在規模較大學校該金額為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