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2年多,美國人收入近半拿去付房租、未婚同居比例增加

0
疫情肆虐2年多,美國人收入近半拿去付房租、未婚同居比例增加
■疫情改變和衝擊美國人文景觀。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已經2年多,人們的生活、價值觀也有明顯改變。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美居家辦公人數是疫情之前的3倍,逾1/3人口的租賃支出比例上升,未婚伴侶同居的比例增加,家庭價值更受重視;使用網路的人愈來愈多,搬家的人變少了,兒童就讀幼稚園人數下降,搭乘大眾運具上下班的通勤族比例砍半。

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今天(15日)發佈2021年美國社區調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結果。這項年度調查在2020年運作不順,因為當時正逢疫情大流行初期,難以找到民眾填答問卷,調查記錄留下一年空窗期。

調查由全美人口當中的350萬家戶填答,生活觀察層面包羅萬象,上下班時間、網路使用情況、家庭生活、收入、教育水準、傷殘、從軍、就業等都在問卷調查之列,調查結果有助聯邦政府預算投放的方式。人口調查與統計局說,2021年度問卷填答踴躍程度遠超過2020年,令當局信心大增。

普查結果顯示,2020到2021年全美家庭有47%是已婚夫妻,比例穩定,未婚伴侶組成的家庭佔比從2019年6.6%增至2021年7.2%;家庭平均人口則略為萎縮,從每戶2.6人減為2.5人。

高達87%受訪者2021年並未遷居,高於2019年86%。美國人居家辦公、遠距上學的情況愈來愈多,家中安裝網路設備、添購電腦的比例也上升,2019年全美92.9%家庭有電腦,2021年上升到95%;家庭固定租用上網服務的比例,也從86%增加為90%。

值得一提的是,自認為多元種族人口的比例大幅成長,2019年佔比3.4%,2021年已達12.6%;自認是白人的比例從72%降為61.2%。

受疫情影響,戲院、主題樂園關門停業,餐館座位數設限,藝術、娛樂、餐旅業從業人口隨之下降,勞動力佔比從9.7%降為8.2%,其他業別則相對穩定;自僱性質的勞動力佔比從5.8%升至6.1%。

2020、2021這兩年住宅需求上揚,空屋率從10.3%降為12.1%,房價平均值從240,500元漲到281,400元。租屋族的房租總支出佔收入也見增加,從48.5%成長為51%。美國民眾普遍認為,房租支出超過收入3成,就代表租金負擔沉重。

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時間從27.6分鐘略減為25.6分鐘。2019年美國人居家辦公比例為5.7%,2021年大增為18%;全美各地居家辦公比例最高的是華府哥倫比亞特區、幾乎半數勞工都在家上班,最低的則是密西西比州,佔比6.3%。

在疫情肆虐的這兩年期間,全美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比例也明顯下降,從5%降為2.5%,因為民眾擔心搭乘巴士、地鐵更容易感染COVID-19病毒。

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的統計學家勃洛斯(Michael Burrows)說,工作與上下班是美國人生活的重心,因此,民眾居家辦公的情形普遍,也成了大流行時期生活的重要特徵,「以居家辦公為主的人口兩年期間3倍成長,大大衝擊了美國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