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議院經過百年罕見的議長選舉糾纏後,共和黨本周開始著手具體立法工作,其中聯邦政府撥款以及美中關係將是重點。但分析同時表示,新任議長麥卡錫威信不足,共和黨內分歧嚴重,再加上參院仍在民主黨控制下,未來談判將相當艱鉅。


《華爾街日報》報道,眾院共和黨承諾會期開始首兩周推動的議程包括,撤銷國會去年為國稅局(IRS)增加的800億撥款;對政府動用石油儲備施加新限制;要求國安部驅逐邊境移民等等,此外設立跨黨派委員會,專門處理中國對美國構成的經濟競爭,以及研究華府能怎樣應對。外界相信除了應對中國外,其他措施都難以得到民主黨支持。
政壇分析形容,麥卡錫為了當選議長而讓步太多,在他任內將改寫眾院運作模式,進入委員會的強硬保守派人數增加,使得法案從起草環節便更容易受保守派影響;麥卡錫又改變了議長不信任動議的機制,即使1名議員提出,也可讓眾院啟動罷免程序,換言之保守派隨時可向麥卡錫「逼宮」。部分議員擔心,屆時寥寥數人便可挾持整個議會,大量法案將難以通過,甚至現場能否表決都成問題。
在具體議題上,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可能拖延數月,強硬保守派預料會要求削減政府開支,麥卡錫一旦反對,便隨時遭受不信任投票。事實上麥卡錫在妥協期間也已承諾,把開支預算案與債務上限掛鈎,因此政府停擺的風險大大增加。
身為保守派重要成員的眾議員佐敦(Jim Jordan)8日受訪時表示,共和黨內部仍需通過連串規則,「繼續履行人民推選我們要做的事情」,他批評拜登政府兩年來開放邊境,軍隊招兵目標無法實現,能源及教育政策也不成模樣,共和黨需要團結解決這些問題。民主黨則表示希望兩黨達成共識。眾院少數黨領袖杰弗里斯形容雙方分歧嚴重,但民主黨不會單純為了反對而阻撓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