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Omicron疫情不斷延燒,許多人認為這種新變種病毒不會重症化,可以當作流感看待。然而專家對於患者初期症狀的變化,卻顯得憂心忡忡。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發現,COVID-19輕症患者即便沒有「COVID長期症狀」,仍有可能在染疫後6到9個月期間出現注意力和記憶力衰退的後遺症。而根據英國應用程式「ZOE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症狀研究」(ZOE COVID Symptom Study)統計,每4個人之中,就有一人會出現「腦霧」(Brain Fog)的症狀。這個研究結果受到專家們的注目。


所謂的腦霧是一種認知機能障礙,包含記憶障礙、缺乏集中力、精神疲勞、心神不安等等。有部分民眾出現這種障礙後,甚至沒辦法回歸工作崗位。
提供腦霧治療的東京TMS診所(東京TMSクリニック)院長田中奏多表示,很多人出現工作效率低落、無法集中精神等症狀時,往往會歸咎於疲勞,其實這都可能是腦霧所致。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調查,81%的新冠肺炎輕症病患,都曾在病後出現這個症狀。
針對腦霧增加的原因,田中奏多指出3個可能性。第一,罹患Delta時,發燒和呼吸困難等症狀較嚴重,Omicron則以輕症為主,所以病患能輕易察覺腦霧的症狀。第二,過去較少人知道腦霧的存在,媒體大肆報道後,愈來愈多人意識到這個現象。第三,Omicron會造成腦部障礙。
此外,罹患過去幾個變種病毒的患者中,出現頭痛症狀人只有10%,Omicron出現後,卻急遽增加到68%。疲勞感和腦霧等症狀出現的比例也大幅增加,跟過去其他變種病毒的病徵及後遺症差異極大,讓他擔憂Omicron真的會對腦部造成影響。
牛津大學也對腦霧作出研究,發現部分COVID-19患者體內感染源清除後,出現專注力下滑這類認知障礙,也有健忘、疲倦等情形,稱之為「COVID長期症狀」(Long COVID)。但染疫後注意力出問題的情形有多普遍,目前還無從得知。
牛津大學網羅過去驗出COVID-19陽性反應,卻沒有出現一般COVID長期症狀的民眾,要求他們從事有關記憶力和認知力方面的測試。
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染疫後6個月期間,回想自身經驗的「情節記憶」有顯著退化。相較於未染疫者,受試者染疫後9個月期間,注意力隨時間而下滑的情形也比較嚴重。
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研究人員趙思家說:「令人訝異的是,雖然我們的COVID-19康復者接受測試時已經沒有任何症狀,專注力和記憶力依舊出現退化現象。」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某些慢性認知障礙仍可能伴隨長達數月之久。」
研究人員表示,實驗顯示,大部分受試者的情節記憶和注意力分別會在6和9個月後恢復正常。
136名受試者在工作記憶和計畫等其他認知能力測驗上,表現同樣良好。
田中奏多指出,人們對Omicron還不了解,千萬別以為染疫不會造成重症就掉以輕心,呼籲民眾仍要重視防疫,接種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