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光明前途、天真可愛的女生,為了追尋夢想和知識,前往美國留學,卻因誤信人性本善,最終客死異鄉,遺體至今下落不明。這是在美國慘死的中國留學生章瑩穎的故事。早前已被裁定包括綁架致死罪的兇手基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陪審團經過兩天商議,於周四(18日)下午4時作出判刑決定。由於聯邦陪審團未能達成一致決定,基斯滕森 逃過一死,只被判終身監禁。
雖然案件隨法庭宣判而落幕,但帶給章瑩穎家人的傷痛,一生不可能磨滅。
從2017年6月9日章瑩穎失蹤至今,經歷長達768天的調查、審判,判罪及判刑,期間引起美中兩國無數民眾關注,至此全案告一段落。
法官沙迪(James Shadid) 判刑時,痛罵基斯滕森 毫無悔意及從未向死者家人道歉。法官在判刑時,曾給機會基斯滕森在庭上發言,但他拒絕,法官批評他「連簡單說一聲對不起也不可以」。
基斯滕森一直板起臉孔坐在庭上直望,但不是望向法官。
同一個陪審團上月只經過90分鐘商議,便裁定基斯滕森謀殺罪成。控方和章瑩穎的父母均要求法庭判處被告死刑,但要達致此判刑,陪審團必須一致同意,只要有1人反對,被告都會自動判終身監禁。伊利諾州2011年已廢除死刑,但控方是以聯邦法例控告基斯滕森 ,若他被判死刑,會在鄰州印第安那州執行。
過去一星期以來,檢方和辯方律師通過各種證人和證詞,力圖說服陪審團被告是否應當被判處死刑。控方強調判死刑的原因包括,基斯滕森犯罪「經過大量規劃和預謀」,同時以「特別令人髮指、殘忍的方式」犯下罪行,而且罪犯至今缺乏悔意,沒有透露其遺體所在,對受害者家人的影響巨大。

而辯方則通過各種證人和證詞,將被告描述為一個聰明而有禮貌的年輕人,正在努力應對抑鬱、焦慮、睡眠等問題,以逃過死刑。
檢方在結案陳詞時提到,正義必須得到昭彰,詳細講述了案件為章瑩穎家人的傷害,並特意強調章家人痛苦的來源,就坐在被告席上,呼籲陪審團作出正確的判決。
誤上兇手車 從此下落不明
章瑩穎家人,的確蒙受一生亦不可磨滅的痛苦。1990年出生於福建南平市、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碩士畢業的章瑩穎,2017年在中國科學院客座學習期間,獲得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Champaign-Urbana)交流學習的機會,並在同年4月啟程。
同年6月9日、也就是案發當天的下午1時許,章瑩穎本來計劃從大學出發,前往公寓簽下租約,卻因錯過了巴士而遲到。人生路不熟的章瑩穎,嘗試尋找其他巴士不果,匆忙間一輛私家車在她身邊停下,一名陌生人自稱是警員,向她表示願意載她一程,結果她便登上私家車,從此下落不明。

同日晚上,章瑩穎的友人及教援報警。至同月30日,警方拘捕該名「陌生人」基斯騰森。經過偵訊、開庭審理後,基斯騰森才供述章瑩穎的悲慘遭遇:基斯騰森把章瑩穎載回住所後,隨即把她的雙手綁手再強姦,期間章瑩穎嘗試反抗,卻被緊扼脖子10分鐘。
飽嚐獸慾後,基斯騰森把章瑩穎帶到浴室,用棒球棍猛擊頭部把她殺害,斬首肢解碎屍。警方介入調查後,發現基斯騰森家浴室的下水道傳出屍臭,加上他曾購買通渠劑,懷疑章的遺骸被沖到下水道中,但因基斯騰森一直拒絕透露棄屍地點,一直未能確認,亦令章的遺骸回鄉安葬的希望幻滅。
兇手無悔意 口供反覆無常
由落網被捕到開庭審理,29歲被告基斯滕森的供詞反覆無常,由否認殺人到認罪,再到希望以棄屍地點換取免死,強調自己精神不穩,講述殺人經過卻表現興奮,令檢方亦直斥他「毫無悔意」。

基斯滕森在2017年6月30日,亦是章瑩穎失蹤21天後落網。雖然基斯滕森起初否認殺人,他及其代表律師亦曾嘗試以包括歧視等理由,試圖駁回檢方起訴,又一再要求法院延遲審訊。隨着警方查出愈來愈多證據後,基斯滕森才在承認殺人,但其代表律師又一再強調基斯滕森備受抑鬱、失眠和酗酒困擾,嘗試尋求幫助,卻最終無法控制自己。
在庭審期間,基斯滕森的表現亦備受關注。獲父母上庭求情時,基斯滕森曾用手遮住眼睛哭泣,惟庭上播放其前女友布利斯偷錄的對話,卻踢爆他講述殺人經過時表現興奮,甚至還會發出笑聲,囂稱自己在19歲已開始殺人,是一名連環殺人兇手。
■撰文:高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