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颶風多利安在周日(8日) 吹襲加拿大大西洋沿岸地區後,已迅速減弱成為熱帶風暴。截至8日為止,巴哈馬共有43人死亡,沒有受颶風正面登陸的佛州,亦有6人喪生。在颶風期間的死亡人數,原來有官方定義,死因不必是塌樹、水淹、觸電等意外造成,而是因風災應變喪命。
佛州6名死者,全部都被法醫官簽發死亡證時,證實與颶風多利安有關。相較之下,1992的5級颶風安德魯橫掃南佛州,造或12萬間房屋損毀,全州死亡人數為26,南佛州佔15。
那不勒斯(Naples)的一名樹木修剪工,於8月31日趕於颶風逼近前剪鋸樹枝,觸及高壓電線喪乒,是美國第一名與颶風多利安相關的死亡個案。
第二名死者是86歲的高威爾(Mansel Crowell) ,他在奇士美市的一個颶風庇護所倒斃。
72歲的米爾斯(Edward Mills) ,在TownePlace Suites酒店搬運行李時暈倒,被送往醫院後不治。由於米爾斯是因逃避多利安而入住酒店,所以死因與颶風有關。
第四名死者是62歲的所羅門(Richard Solomon),他同樣因避風,與家人入住迪士尼動畫藝術館(Art of Animation Resort)酒店,在搬行李時暈倒,心臟病發而死亡。
第五名死者為56歲的男子沃爾登(Joseph Waldom) ,他在中佛州奥高爾市(Ocoee) 爬上木梯鋸樹,失足墮下受重傷,被送往當地Health Central Hospital搶救無效死亡。
多年來,在風暴影響下的死亡如何歸因,一直是個備受爭論的話題。通常,法醫官都遵循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指引。
CDC指出,大部分直接因颶風而喪生的人,不是因為風速,而是因水浸及風暴潮遇溺。
據國家颶風中心(NHC)稱,美國在1963年至2012年間統計,於颶風下溺斃的人,佔全部颶風死亡人數的88%。
2017年颶風夏菲(Hurricane Harvey) 登陸德州,錄得破紀錄的60.58吋豪雨,導致廣泛地區水浸,結果造成68人遇溺死亡。
CDC的指引中,亦有關於熱浪、寒流、水災、雷擊、龍捲風、冰雹,甚至旱災的死亡原因及人數。
但指引有時並不清楚。
例如,奧蘭治縣(Orange County)一名62歲男子,9月2日在後花園剪樹時猝死,但並未到入與颶風原因有關的死亡數字。奧蘭治縣警長辦公室在一份報告中說:「不能確定死者那時是做颶風的準備工作,還是正常的園藝。」
奧蘭治縣的法醫史蒂芬尼(Joshua D. Stephany)最後決定,這位62歲的死者「正在做正常的剪樹工作。」
一般而言,風暴過後需要一段時間,相關的死亡報告才能浮出水面,所以,佛州在多利安影響下最終的死亡人數,可能還會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