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前景不明朗,勞動力市場降溫,再上崗時間拉長

0
經濟前景不明朗,勞動力市場降溫,再上崗時間拉長
■不少公司由去年底開始減少招聘人手,應徵者面對的競爭和等候時間都在增加。

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不少公司由去年底開始減少招聘人手,使得市面上空缺減少,應徵者面對的競爭和等候時間都在增加。有些公司坦言不久前剛裁員,因此暫時不招新員工,其中白領職位所受影響明顯較大。

《華爾街日報》報道,根據勞工部的數字,去年12月82.6萬人待業的時間介乎3.5至6個月,高於2022年4月時的52.6萬人,而在本月初,持續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也比去年春季的半個世紀低位高出26%。

首都華盛頓的28歲民眾杜蘭特(Jeffrey Durante)表示,自從去年8月被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裁員後,本來期望11月可以找到新工作,想不到至今仍未有著落,又說自己希望擔任產品經理等工作,但5家公司曾實言相告,公司因為經費削減、凍結職位等原因,已暫停在這些職位聘人。

很多公司由去年開始減少招聘,這也解釋了為何整體勞動市場強勁,而且職位空缺處於歷史高位,但部分求職者的待業時間仍然延長的現象。社交媒體領英(LinkedIn)的首席經濟學家伯傑(Guy Berger)警告,自春季起失業人士已難以快速找到工作,目前尚未預料,失業人數會否在未來數個月擴增。

去年12月失業率處於3.5%的低位,回復常態經營的餐館、酒吧、酒店等行業不願流失低薪人手,但白領工種卻首當其衝,大公司如微軟、高盛、谷歌母公司Alphabet均已宣布裁員,而金融、房地產、科技公司的裁員人數也開始由歷史低位回升。

2022年就業人數平均每月增長37.5萬人,低於2021年經濟從疫情反彈時的平均56.2萬人。未來數個月,外界將可看到到底招聘放援只是暫時現象,還是深層衰退的開端。

有經濟學家預計,企業界從第二季度開始到今年底裁員,以2023年整年計算,預計就業人數將平均每個月減少7,000人。

失業人士會發現,相較一年前目前的就業前景更差。在求職網站Indeed.com上,軟件開發空缺比1年前減少38.5%;傳媒業職位減少30.8%;銀行及金融業職位減少25.6%。人力資源的工作也大幅減少,Indeed的經濟學家邦克(Nick Bunker)表示,因為許多公司已決定暫停招聘,自然也不需要請人從事招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