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弱,旅遊吃喝消費全面減少

0
經濟轉弱,旅遊吃喝消費全面減少
■在過去幾個星期,民眾放棄大宗消費的例子比比皆是。

隨着高通脹持續,民眾節衣縮食的現象日漸明顯,無論是外出旅遊還是用餐吃喝的消費都全面減少,甚至用於個人護理、裝修家居的預算也已縮減。論者擔心,趨勢維持的話將影響國家經濟增長。

《華盛頓郵報》及《太陽哨兵報》周六(18日)報道,在過去幾個星期,民眾放棄大宗消費的例子比比皆是,修建泳池、更換房頂等大型項目固然暫停,更令人擔心的是,不少人連外出用膳、節日旅遊甚至修甲、剪髮等日常護理也開始放棄。

不少業者相信,現象與物價飆升、民間儲蓄減少、社會擔心經濟不景有關。維珍尼亞州費爾法克斯(Fairfax)市的一名髮廊東主森圖巴(Tuba Sim)表示,已有部分顧客減少登門次數,從平均每月1次該為3個月1次,也有顧客開始討價還價,或者選擇較廉價的服務。這名店主表示,自己雖能使用較便宜的染髮劑,但手套等必須工具的來貨價格上升,整體成本正在增加。

南佛州包和縣居民克萊恩(Vanessa Klein)是一名心理健康顧問,她與男友懷特(Randy White)及跟前夫所生的13歲女兒同住,在租金從1,450元增加到2,750元後,整個家庭不得不減少開支,例如女兒不再參加舞蹈班,克萊恩要背負了更多信用卡債務,有時不得不向親戚借錢。

為了節衣縮食,他們連去麥當勞吃漢堡包的次數也減少,去超市購物時要更加精打細算。懷特為了一份薪金更高的工作,現在必須每天凌晨3點起床到邁阿密上班。「生活很困難,我們每天都感到很大壓力,」克萊恩說。

數據顯示,全美4月錄得接近歷史新高的通脹率時,民眾的消費能力仍然強勁,但Adobe Analytics的統計發現,情況從5月開始改觀,零售額增長在今年首次放緩,其中汽車零售額下跌4%,5月的航班預訂數字也較4月下跌2.3%。

分析表示,無論高收入家庭還是基層巿民,似乎都在捂緊荷包。從巴克萊銀行的信用卡數據可見,民眾在過去4至6周,消費重點在於服務而非商品。銀行的分析員表示,疫情後報復性消費的說法雖然正確,但只維持了一段時間,現在民眾的消費熱情正在消褪。

仔細分類的話,今年外遊和外出用膳的消費率,一度按年增加30%,但現在增幅已經減少一半。分析表示,雖然全國失業率仍維持在3.6%的低水平,聯邦儲備局也本周大舉加息,藉此遏制通脹,但在油價和各類物價上升的情況下,民間消費又疲弱不振,可能令經濟失去動力。

■髮廊東主森圖巴(圖)表示,部分顧客減少登門次數。(Washington Post圖片)
■克萊恩、13 歲女兒、懷特要節衣縮食來應付每月2,750元的租金。(Sun Sentinel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