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來最大民事訴訟揭密

0
美國歷來最大民事訴訟揭密
■全美史上規模最大的民事訴訟揭露,2006年至2012年堪稱是藥物濫用危機最致命的6年,各家藥廠與經銷商在這段期間總共賣出760億片類鴉片止痛藥,導致近10萬人死亡。

過去30年,美國藥物濫用的問題持續不止,其中鴉片類(Opioid)止痛藥,更被指為「非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為追究責任,不少城鄉政府入稟聯邦法院,控告藥廠等危害公共健康,要求金錢賠償。
由於同類官司連年增加,至今已累積接近2,000宗,這些個案分別來自各個城縣、醫院、工會等單位,牽涉人數以百萬計,乃美國歷來最大的民事訴訟案。俄亥俄州北區聯邦法院的法官保斯特(Dan Polster)已接下重要任命,選出測試個案,期望裁決為同類官司的與訟各方帶來指引。

鴉片類止痛藥一般是用來治療長期痛症,這些痛症的成因很多,包括源於傷患復元欠佳、神經線痛、自體免疫性疾病等。根據聯邦法例,藥廠、分銷商和零售商必須向美國緝毒局上呈每一宗鴉片類止痛藥的交易詳情,包括編號、數量、交易日期、運貨日期等等,並記錄在緝毒局的「報告與合併訂單自動化系統」資料庫(ARCOS)。

打開資料庫,便能追蹤美國每一粒鴉片類止痛藥的走向,從製造、經分銷渠道到每所藥房的行蹤,都紀錄得一清二楚。如果藥物供應鏈任何一方發現可疑訂單,必須上報緝毒局,並且暫緩發貨。

■美國把鴉片類藥物的濫用視為國家危機,相關的訴訟因此層出不窮。

6年賣出760億片止痛藥

數字不會撒謊。ARCOS的真實數據,對於研究美國藥物濫用的問題,提供客觀的分析角度。然而,累積的2,000宗官司的與訟雙方均反對公開資料,理由各異。藥廠及藥商擔心,公開資料會給予競爭者不公平的優勢;司法部則憂慮此舉打草驚蛇,影響緝毒局正調查的案件。故此,法官保斯特發出保護令,只容許與訟各方才可接觸資料庫。

《華盛頓郵報》及《查爾斯頓憲郵報》自去年6月透過法律行動爭取公開資料,及至7月中,法官保斯特撤銷對ARCOS部分的保護令,裁定2006年至2012年之間資料可以公開。

資料揭露在上述6年期間,美國共賣出760億片鴉片類止痛藥,包括羥二氫可待因酮(Oxycodone)和氫可酮(Hydrocodone)。當中80%人,由萬靈科(Mallinckrodt)旗下的SpecGx、阿特維斯製藥(Actavis Pharma)及Par製藥。同期的75%鴉片類止痛藥,僅由6間公司分銷,包括麥克森(McKesson)、華格林(Walgreens)和沃爾瑪等等。

經上述藥廠與藥商銷售的鴉片類止痛藥數量,由2006年的84億片,升至2012年的126億片,升幅超過50%;然而另一隻強力止痛藥嗎啡,同期每年平均劑量只是5億左右。《華盛頓郵報》分析數據後推算該段期間,近10萬人因濫用止痛藥而死亡。

■佛州司法部長邦迪 (Pam Bondi) 早在今年五月已提出針對鴉片類藥物最大的製造及經銷商的「最全面的訴訟」,指責他們造成鴉片類藥物危機,導致一萬多名佛州人死亡。

ARCOS資料庫公開後,曝露出要求經銷商上報可疑訂單的機制,形同虛設。例如,華格林在人口不足3,000的中佛州里奇港(Port Richey)藥房,一個月內購入3,200多瓶的羥二氫可待因酮,但緝毒局卻毫不知情。此外,法庭文件亦顯示,藥廠為了盈利,對於未能舉報可疑訂單的員工,採取放任態度。

連串官司被告不少有前科

事實上,連串官司的被告,不少積有前科,漏報後罰款再漏報。例如,2007年麥克森向網上藥房,發送數以百萬劑氫可酮,但卻不曾呈報,被罰1,325萬元。緝毒局又發現麥克森於2008年至2013年期間,從科羅拉多州奧羅拉(Aurora)貨倉發出訂單160萬,期間只向當局呈報16宗可疑貨單,卻沒有一宗與奧羅拉貨倉有關。

城鄉小政府財力有限,但往往為鴉片類止痛藥上癮的市民,提供醫療及緊急服務,於是入稟聯邦法院,控告藥業各界沒有履行法律責任,上報可疑訂單,甚至只為盈利而有心漏報,罔顧公眾健康,要求財政賠償。

過去一年半,這類官司數量有增無減,目前已積壓接近2,000宗。為增加效率,這批理據大同小異的案件一併歸予俄亥俄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的法官保斯特審理。

保斯特選出由俄亥俄州的凱霍加縣(Cuyahoga)與薩米特縣(Summit)提出的訴訟為測試個案,期望裁決為同類官司的與訟各方帶來指引,促成應用全國的和解協議。

測試個案的入稟狀列明多項數據,證明鴉片類止痛藥危害公眾健康。2016年,凱霍加縣因使用過量止痛藥而死亡的比率,比全國平均數高兩倍;前年,該縣急症室處理因止痛藥而求診的病人超過9,000,比前一年增加20%。

至於薩米特縣,前年因過量服食藥物的死亡個案急升,當局不得不使用流動殮房,安置屍體;2011年至2015年,每1,000個新生嬰兒,便有13個染有鴉片類止痛藥癮,數字比2004年至2008年的不足3個,大幅飆升。

■普度製藥在1990年代推出 OxyContin,被指為這場類鴉片止痛藥濫用危機的始作俑者。

該案被告包括藥業巨頭普渡製藥(Purdue Pharma)與萬靈科,以及多間經銷分銷企業,包括麥克森、華格林和沃爾瑪等等。他們否認指控,強調從沒有推銷鴉片類止痛藥,只是因應市場需求而供應,言下之意,指問題源自隨便處方止痛藥的醫生和濫用止痛藥的人。

該案將於今年10月下旬開庭,裁決結果直接關係其餘近2,000宗案件,乃全美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民事訴訟。

在多州司法部及警方打擊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最新統計,濫用藥物死亡人數在連續20多年攀升後,2018年終於微幅下降,是1990年以來首見,讓衛生官員與醫學界專家稍稍鬆了一口氣。

■撰文:禤迎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