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國人晚婚現象愈來愈普遍,40至59歲才首次步入教堂的人,比例已佔10%。學者解釋,年輕人忙於求學、工作,需要準備各項基礎,因此高齡首婚成為常見現象。


《華爾街日報》報道,俄亥俄州鮑靈格林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社會學家布朗(Susan Brown),整理全國在1990年至2019年的數據後發現,過去30年間首婚新人年齡不斷上升,中年女性比例增加了74%,中年男性比例也上升45%。布朗認為,這種現象反映國人尚未放棄婚姻,只是愈來愈多的人注重健康和積極生活,中年人仍能維持活躍社交,加上社交媒體、約會程序等科技,使得民眾能夠結識興趣、背景、年齡相近的人,因此找到理想配偶機會也更大。
42歲的露琪絲(Beth Luchies)表示,自己8月才與年長1歲的丈夫格納斯(Ryan Gnus)在加拿大結婚,她以往從沒想過與人共度餘生,身邊不少觀念相同朋友聚在一起時,也經常自嘲「老處女」,格納斯也直言,認識妻子前並不重視婚姻。
與露琪絲、格納斯一樣,許多晚婚的人年輕時忙於進修或工作,或因為失戀而恐婚,部分人無意生兒育女,因此也不急於早覓佳偶,另外也有人本打算成婚,卻因新冠疫情而耽誤了好事。
39歲的單親媽媽米切爾(Erskine Mitchell)表示,自己從事保險工作並撫養2名孩子, 2017年在臉書認識47歲的失婚男子霍伊(Heather Hoye),兩人因為關注相同的音樂,因此有了共通的話題,相識2年後結婚。米切爾坦言,中年人對結婚看法有所不同,對於單純約會再無興趣,這次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也考慮到彼此都需別人照顧健康,相信婚後可互相守望。
任職婚禮司儀的唐斯(Gwen Downs)表示,近期主持了幾場中年夫婦儀式,其中一對新人之所以結婚,正是因新郎需接受手術,希望長期伴侶能成為合法妻子。學者解釋,晚婚人士更加了解愛情真諦,因此也更珍惜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