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通脹屢創新高,不少行業在利率上升和消費模式轉變下紛紛宣佈裁員,但是勞動力市場並未明顯降溫,至少條件較好的人可迅速轉職,甚至得到多家公司以高薪爭聘,使得全國的失業率維持在低水平。


《華爾街日報》報道,雖然營商環境出現變化,部分企業被迫開源節流,例如福特汽車宣佈將裁減3,000名白領和合約員工,Wayfair傢具公司亦表示將在全球裁員5%,但衝擊波似乎僅局限於部分小型初創公司和大型企業,整個市場未見衰退。統計顯示,現在平均每1個人失業,職場就有2個空缺,因此具備搶手技能的民眾就能充分選擇。
以紐約的30歲女子藍恩(Suki Lanh)為例,她7月被某家金融科技初創公司裁員,一度擔心可能失業數月,不料在社交媒體領英(LinkedIn)發出消息後,信箱很快收到多條信息,短短2個半星期已在7間公司進入最後階段面試,並獲得其中2家公司開出條件。到了7月底,藍恩加入連鎖藥房沃爾格林(Walgreens)擔任行銷文案,薪酬更比原來高出50%。
統計發現,各州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在春季創下半世紀以來最低紀錄後,夏季略為上升,截至8月13日共有25萬人,高於2019年疫情期間的21.8萬的平均數,反映被裁員工的增加,但與此同時,持續申領失業救濟的人增幅明顯較慢,截至8月6日約為140萬,低於疫情前170萬的平均水平。
經濟師分析表示,這種現象證明不少被裁員工能迅速重新就業。
勞工部數據亦顯示, 7月份失業民眾平均待業8.5周,低於去年同期的14.4周。對此,ZipRecruiter首席經濟師波拉克(Julia Pollak)表示,待業時間較短不但顯示越來越少人離開勞動力市場,也反映許多人快速找到新工作。
據統計,6月份市場上共有1,070萬個職位空缺,低於3月高峰的1190萬個,但仍遠高於2020年2月疫前的700萬個。
人力資源公司Robert Half的高級執行董事麥克唐納(Paul McDonald)表示,現在全國失業率維持在低水平,大量職位待人填補,而且現有員工辭職比例也高,勞動力市場的主動權掌握在員工手中,資方議價能力大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