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國從新冠疫情中復甦,民眾再次面對上下班堵車問題。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的堵塞時間比2021年明顯增加,當中又以芝加哥的情況最嚴重,人均全年為此浪費155小時,按年增幅大約50%,比疫情前也增加7%。


交通運輸分析公司INRIX統計延誤情況和受影響人口後,10日公布300個城市堵車排名榜,其中大約180個地區情況仍然低於疫情前水平,但110多個地區卻有惡化跡象,其中小型城市經過短暫的交通順暢後,去年重新出現了車水馬龍的情景。
按地區劃分,加州聖地牙哥的司機去年因塞車而延誤的時間增加70%,比例甚至超越芝加哥這個「堵車之都」;馬里蘭和維珍尼亞接壤首都華盛頓的地區,延誤時數更從44小時增至83小時,幅度達到89%。而在各座大城市中,除了芝城的155個小時外,波士頓去年人均耽誤時間為134小時;紐約市117小時;費城114小時;邁阿密105小時,首都華盛頓也有83小時。
如果與新冠疫情前比較,西雅圖、巴爾的摩、羅德島首府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和首都華盛頓,平均堵車時間減少了1/3或以上,但芝加哥增加7%,邁阿密增加30%。
INRIX的分析師皮舒(Bob Pishue)表示,不同城市情況各異,但企業允許員工在家工作後,通勤需求急劇下降,首都華盛頓和三藩市的交通流量去年即使回升,但路上汽車數目仍比疫情之前少,而且在疫情期間,全天流量大致平穩,不像平常般上下班時間為高峰。
根據統計,全國司機去年平均駕車時間為51小時,比前年增加15小時。此外隨著汽油零售價上升,去年車主的相關開支按年增加了134元,洛杉磯車主額外付出315元,紐約車主也要多付213元。
聯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數據也發現,去年前3個季度全美汽車共行駛大約390億哩,按年增長了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