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列主要過敏源,食品生產商改標籤

0
芝麻列主要過敏源,食品生產商改標籤
■FDA將芝麻列為主要食物過敏原,相關法例於1月1日起生效。

FDA將芝麻列為主要食物過敏原,規定廠商從1月1日起,必須在食物包裝標籤和生產標籤上註明有關成份,並提醒消費者目前市面銷售的食品未必附上內容,選購時務必留意。

自元旦起官方會把芝麻正式加入主要食物過敏原名單,屆時所有包含這種原材料的食物均需註明標籤,工廠生產時也需符合相關規定。名單上其餘8種主要食物過敏原,包括奶、蛋、魚、甲殼類貝類、堅果、花生、小麥和大豆。

任何年齡的人士都可能對芝麻過敏,不良反應包括咳嗽、嘔吐、腹瀉、口腔皮疹、呼吸急促、喘息和血壓下降,甚至危及性命。FDA表示,暫不清楚全美多少人對芝麻過敏,估計可能佔人口0.1%。非營利機構食品過敏研究與教育(FARE)則估計,全美有160萬人對芝麻嚴重過敏,程度可能危及性命。

芝麻是常見食材,但在新例實施之前,食品包裝未必會列出其成分,往往只當作「香味」或「香料」的一部分,過敏人士除要細看包裝標籤,還可能要致電生產商查詢,以中東芝麻醬「tahini」為例,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這是芝麻籽製成的食品。

過往FDA雖有指引,建議生產商在包裝上列明含有芝麻,但由於並非強制生產商未必遵從。

FDA提醒民眾,雖然新例由元日起生效,但已在市面發售的食品不會召回,商家也不會補貼食品標籤,因此過敏人士仍會在一段時間內,買到沒有標籤但實際上可能含有芝麻的食品,民眾若有懷疑應向生產商查詢。FARE估計,可能要等待3至6個月後,貨架上的食品才會全部使用新標籤,但要視乎不同食物的銷售速度和食物保質期,例如罐頭湯的保質期一般便會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