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學者:睡眠不足9小時 影響學童記憶和心理健康

0
華裔學者:睡眠不足9小時 影響學童記憶和心理健康
■學童每晚睡眠不足9小時,將會為其記憶力、智力和心理健康帶來長遠的不良影響。

現在不同年級的學生都面臨沉重壓力,在繁重課業之外也需兼顧課外活動,睡眠不足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由3名華裔學者聯合進行的最新研究發現,學童每晚睡眠時間若不足9小時,將會對智商、記憶力以及心理健康帶來長遠的不良影響,家長和老師與其拔苗助長,不如協助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國會山報》報道,有關研究由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博士楊釩(Fan Nils Yang)、王澤(Ze Wang),聯同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研究員謝蔚臻(Weizhen Xie)共同進行,報告已經發表於最新一斯的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

3名研究員以2016年至2018年間進行的青少年大腦認知發展研究(ABCD Study)為基礎,整理了當中8,300名9至10歲學童的磁力共振圖像與醫療記錄,又安排學童與其父母回答問卷,並用了2年時間,長期追蹤調查對象的狀況。

結果發現,受到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以及學童本身的性別、年齡等因素影響,孩子的睡眠習慣和大腦功能均可能出現變化,一旦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兒童出現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而且記憶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難題時決策的能力都有所減弱。

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建議,6至12歲的兒童應每晚睡眠9至12小時。而這次參與撰寫報告的學者王澤在新聞稿中表示,他們在研究啟動初期已經發現,兒童睡眠不足的話,大腦內作為中樞系統重要部分的灰質會較少,掌管注意力、記憶力、控制能力的腦組織體積也會較小,相隔2年後這些情況仍然持續,意味着睡眠不足對大腦會造成長期影響。

馬里蘭大學醫學院院長里斯(E. Albert Reece)表示,這項研究反映,兒童發育期間尤其需要充分休息,因此他特意提醒家長,不要盲目信奉勤有功、戲無益的說法,讓子女為了課業和課外活動而犧牲睡眠。里斯又建議,家長應在子女就寢前限制他們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