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官媒鬧「漢奸」,專家:若中共倒台他或扮演關鍵角色

0
被官媒鬧「漢奸」,專家:若中共倒台他或扮演關鍵角色
■余茂春對中國堅定、現實的評估,在美國外交政策中得到高度重視。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美國政府對中國戰略轉向,最近更試圖將「中共政權」和「中國人民」區別看待,中方對此強烈批評。美媒揭開決策內幕,美方這一重大政策轉向,原來出自一名華裔智囊--生於中國的余茂春(Miles Yu)。據說,余深受國務卿蓬佩奧的倚重。

■余茂春深受國務卿蓬佩奧的倚重。

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近日在微博發短評影片,指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身邊有一名「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余茂春,在美國「制訂惡毒對華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還被一些美國人吹捧為美國「國寶」,指他對中國有百科全書般的認識,是「極權最有力的敵人之一」。

內媒就歷數抗戰以來多名「漢奸」,指他們「出賣祖國敢當漢奸的敗類絕無好下場」。不過,蓬佩奧就對余茂春讚賞有加:「(余)是我團隊的核心。面對中共挑戰時,這個團隊對我提出建議,以及如何保障我們的自由。」

香港時事評論員桑普分析,美國國務院轄下的政策規劃辦公室(Policy Planning Staff)是一個重要部門,早於1947年由時任外長肯楠(George Kennan)成立,同時開啟了冷戰的序幕,余茂春出任的「首席對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是一個常設職位,他主要為國務院系統提供獨立政策分析和建議,而如果中共有朝一日倒台,他可能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美國外交政策的頂尖人物

《華盛頓時報》近日一篇專訪透露,現年57歲的余茂春,是美國國務院7樓辦公室內的智囊,也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頂尖人物,距離蓬佩奧辦公室僅幾步之遙。余茂春受訪時坦言自己「在共產主義的中國長大,現在的我生活在美國夢中,我認為世界應該毫不吝嗇地感謝美國,正如前總統列根所說,美國代表着『地球上人類最後、最好的希望』。」

除了蓬佩奧,被歸為對華鷹派的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史迪威(David Stilwell)也對余茂春推崇備至,讚揚「余茂春先生是國寶」,並說「他了解民主與專制統治之間的區別,並且能比我認識的任何人更好地解釋它」。

白宮方面,低調但在對華政策上深具影響力的國家安全副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則說余茂春是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團隊的「寶貴資源」。

胡錫進則嗤之以鼻地批評,余茂春22歲孤身離開中國,1985年之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終形成的關鍵時期,中共經歷政治動盪和市場經濟加速發展的反覆洗禮,余顯然對中國國家道路形成之不易、對共產黨愈來愈深地融入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與人民休戚與共缺少現實的感受。他不無可惜地感嘆:「他離開中國太早了,那個時候中國還太弱了,年輕人和知識分子滿腦子對西方全是崇拜,缺少後來逐漸形成的辨別力。」

胡錫進還懷疑,余茂春受到網上的「極端聲音誤導」,以為那些極端聲音就是中國民間受到壓抑的真正呼喊。他指中共早已深嵌中國社會,揶揄打國際線的民運人士是「偽學者、政治投機分子」,而美國對華政策上每一步已「充滿錯誤和淺薄」,警告美國政府將要付出代價。

六四後在美安置民運人士

事實上,余茂春的背景殊不簡單,高中畢業後,於1979年就讀天津南開大學,每晚偷聽美國之音廣播列根的演講,1985年決定到美國深造,就讀於賓夕凡尼亞州的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後來轉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當研究生。

在學期間爆發六四事件,他積極在三藩市安置民運人士,還主持過中國論壇(China Forum)。1994年在柏克萊獲得歷史學博士,隨後於在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的海軍學院擔任現代中國和軍事史教授,他任教過的學生就任職於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

過去3年,余茂春一直是特朗普政府強大的幕僚,為共和黨重塑美國對華政策,重新界定中國為美國最重要的戰略對手,余茂春稱之為「原則性現實主義」(principled realism)。史迪威說:「余了解民主與專制統治之間的區別,並且能比我認識的任何人更好地解釋它。」白宮安全副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稱余茂春是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團隊的「寶貴資源」(an invaluable resource),又說:「余在極權主義下成長的經驗,使他成為極權最有力的敵人之一。」

余茂春提到,美國政府自1970年代與北京建交後,華府對影響兩國關係方向的能力顯得過份自信;而美國高層官員在聲明中經常提到「中國人」,而未有清楚區分中國人民和共產黨專政政權。他認為,美國對華另一個重大缺陷是政治和政策精英,未能正確衡量北京的弱點和脆弱性,並採取相應合理政策,「實際上,中共政權的核心是脆弱而軟弱的,它害怕自己的人民,偏執地臆想來自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對抗。」

對華政策「有歷史的深度」

桑普認為,美卿蓬佩奧對余茂春十分倚重和讚賞,涉及對極權中國如何打一場極權反制的硬仗。而為甚麼美國政客對一名成長於中共環境的中國人如此器重?桑普認為,余於1985年離開中國,1980年代的共產中國仍然相對開明、有自由,中國人亦都仰慕西方,時間和背景相對「乾淨」,「最緊要是他脫隊,並不是中共保薦他過去,美國用這個來自中國的人,當然對他做了很多的政治審查……他成為共諜的機會好低。」

他又特別提到余茂春於2018年撰寫的兩篇文章:「中國有機會贏鴉片戰爭嗎?」(Did China Have A Chance To Win The Opium War? ),以及「中國在新疆的終極方案」(China’s Final Solution in Xinjiang),內容都是一般評論人也寫不出來,余可將新疆的歷史性由100年前至今如數家珍臚列出來,所以看到他的對華政策「有歷史的深度」。

桑普又指,余茂春推崇「原則性現實主義」,即是一定要有原則性才作出務實的對華政策,他的冷戰思維則建基於列根對蘇聯的態度。

桑普說:「我相信未來特朗普能夠連任的話,將習近平視為極權中國般處理,當年美國如何推翻、顛覆或者影響蘇聯倒台,以後可能會發生這個情況,余茂春可能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至於胡錫進認為余茂春是「漢奸」的說法,桑普認為官媒批評余不認識中國,而中國已經變強變大,反映「中共只是穿上了西裝,扮着文明,但它的本質不變。」他進一步解釋,「漢奸」只是抹黑給中國人看,另一目的就是想離間美國,煽動冷戰恐慌;而中共一直對外文宣是:「美國給一小撮的官員綁架了中美關係」,便是直指余茂春就是這種官員,中共「希望曾經視習近平是朋友的特朗普跟他劃清界線,但這分化離間對美國來說是不會得逞。

■僑聲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