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社會分析人口組成時,往往將來自亞洲不同地區的民眾統稱為「亞裔」,但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調查發現,大多數亞裔認為這個標籤過於籠統,既無法準確反映自己的背景,也無助化解部分人的歧視心態,導致亞裔成為面目模糊的外來異類。


皮尤中心為了這次調查,以焦點小組的形式訪問了全美260名亞裔,規模之大創下同類調查的紀錄,最終在2日公佈結果。
這次受訪的民眾,包括華裔、日裔等東亞族群,也包括印度、孟加拉等南亞族群,以及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人士,不少人均表示,「亞裔」的描述並不準確,就算在美國本土出生、成長,也容易被人視為移民。
其中一名來自不丹的受訪者表示,大多數美國人對這個喜馬拉雅山麓的國家一無所知,為了省卻麻煩,唯有以「亞裔」自詡。
祖籍緬甸、巴基斯坦等地的受訪者也表示,自己也遇到過同類例子,甚至在官方或者正式文件上,往往也只能找到「亞裔」的選項,無奈之下只能接受。一名本土出生的菲律賓裔女子則說,自己居住的洛杉磯已經是種族大熔爐,非裔、西裔、太平洋島國的民眾都有,但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社區對族群的認知還是有偏差。
調查同時發現,新冠疫情爆發後,不少亞裔普遍面對主流社會的排斥,部分人會將日裔、韓裔等不同的亞裔錯認為華裔,進而指責他們要為疫情負責。許多受訪者埋怨,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現象存在已久,在過去2年多尤其明顯,他們只能逆來順受。
此外,一些本身具有多重背景的受訪者表示,「亞裔」的標籤無法讓他們確定身份。有柬埔寨移民表示,祖父母輩是當地華僑,但自己兼有柬埔寨和中國的血統。另一名柬裔女子更說,家族其實是柬埔寨、泰國、中國和法國混血兒,但自己遭遇身份危機後,乾脆自稱亞裔了事。
受訪者同時批評,民間對亞裔是「模範少數族裔」的印象容易造成不公,自己一旦面對這樣的情況後,學校老師只會有不切實際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