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應否在學校接觸「批判種族理諭」(Critical Race Theory)引起不少爭議,有智庫組織進行調查後發現,超過90%的受訪年輕人表示,自己曾經學習相關內容,或者曾經遇到成年人向他們講述這套理論。研究學者認為情況令人不安。

關注CRT的右翼智庫組織「曼哈頓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在這次調查中訪問了1500多名年齡介乎18至20歲的學生,結果發現有93%人表示,曾經在生活中、學校中接觸過這些內容,具體包括「白人至上主義」、「美國社會存在制度性種族歧視」、「(部分民眾)潛意識會對少數族裔有偏見,並對非白人造成負面影響」等等。
逾半學生又表示,曾聽人說過美國是「父權社會」,以及性別只是「身分選擇」,本身和出生性別並無關係。
撰寫研究報告的戈德堡(Zach Goldberg)表示,這次調查結果「令人不安」,因為一些教師團體曾聲稱,不會讓中學生接觸CRT的課題,相關內容只會出現在大學的法律課程,因此即使這次調查數據被高估,也可以肯定相當部分的高中先修學生正受這些內容影響。
CRT科目在教育界引起不少爭議,這套理論的前提是,種族偏見已經深入美國不同的社會制度,包括法律、經濟等不同方面,都殘留了奴隸制度和種族隔離政策的後遺症,導致少數族裔陷入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多數民眾支持高中生接觸CRT理論,從而了解奴隸制和種族主義的歷史,但有保守派人士認為,此舉只會導致某些人「改寫歷史」。2020年5月明尼蘇達州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察跪頸致死,觸發大規模抗議後,佛州、德州、佐治亞都禁止學校傳授有關種族主義的課題。
調查報告指出,年輕人接觸CRT的最大問題在於,學校以「不批判」的方式講解內容,將部分指控定性為「無庸置疑的事實」,但反對的學者敦促選民、家長和政府介入,否則這些思想將會廣為傳播,取代國家傳統的自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