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毒株再發生變化,BQ.1與BQ.1.1感染升

0
變種毒株再發生變化,BQ.1與BQ.1.1感染升
■民眾通常不能依靠新冠疫苗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需額外藥物抵抗病毒。

根據CDC數據,Omicron的變種毒株再發生變化,BQ.1和BQ.1.1現在佔病例的44%,而上周的這一比例為32%。圖為不斷發生變化的新冠毒株。

CDC表示,Omicron亞變種「BQ.1」和「BQ.1.1」能夠抵抗目前的主要抗體療法,相信很快會成為新冠疫情的主流。

CDC的數字顯示,「BQ.1」和「BQ.1.1」在確診個案中的比例,已從上周32%急升至44%,其中「BQ.1.1」佔近24.1%,「BQ.1」則佔20.1%,至於一度曾是主流的「BQ.5」病毒株,現在只佔新確診個案的29%。

專家表示,曾接受器官移植或癌症化療的人士,由於免疫系統的功能較低,因此特別容易受到「BQ.1」和「BQ.1.1」的威脅,相關民眾通常不能依靠新冠疫苗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需額外藥物抵抗病毒。

不少有中度或嚴重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士,會採用單克隆抗體藥物Evusheld和bebtelovimab預防感染,每半年注射2針,但國家衛生院表示,「BQ.1」和「BQ.1.1」似乎對Evusheld有抗藥性,bebtelovimab的情況亦相似。雖然輝瑞的抗病毒藥物Paxlovid仍然有效,但由於與其他藥物相沖,因此器官移植病人一般不能處方此藥。

白宮首席抗疫專家福西曾說,由於出現更多具抗藥性的BQ變種病毒,全國疫情正處於關鍵時刻。白宮新冠疫情協調專員賈哈批評,國會未有通過額外撥款應對疫情,令研究新藥取代Evusheld的工作陷於停頓,而且聯邦的新冠藥物儲備量也逐漸減少,令高危人士處於病毒威脅中。

雖然未有證據顯示新變種病毒的殺傷力,可以接近「BA.4」、「BA.5」等較早版本,但歐洲、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地的感染數字均在上升。各國衛生官員及藥廠均密切監察情況,避免新的變種形成抗藥性。

總統拜登警告,今年秋冬對有免疫系統疾病人士而言特別危險,福西建議有關人士減少外出,在公眾室內場所要經常戴口罩,而與他們接觸的健康人士,應考慮會面前先做快速測試,以免把病毒傳給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