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期間民眾普遍居家,使得飼養、領養的寵物數量打破紀錄,但隨後通脹導致相關成本急升,不少家庭忍痛放棄寵物。愛護動物組織表示,被棄養動物愈來愈多,部分更流落街頭,情況令人憂慮。

《華盛頓郵報》報道,根據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數字,疫情期間超過2,300萬戶家庭領養了動物,平均每5個家庭就有1戶,其中總統拜登也領養了1隻狗1隻貓。然而在經濟壓力增加之下,部分民眾開始把寵物送到收容中心,也有人索性把牠們直接丟棄。
寵物用品協會9月的調查也發現,35%寵物主人在目前的經濟情況下擔心開銷,當中一半人表示可能棄養寵物。整體而言,被收養的動物數目比3個月前有所減少,部分民眾在寵物死亡後停止這個習慣;14%的人無力負擔成本;12%受訪者表示需把寵物送給別人飼養。
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統計,飼養寵物的確負擔不輕,養狗的每年食物、必需品、醫療護理費用約要500至1,000元,養貓約要650元,意外醫療費用可能高達數千元。逾40%的民眾表示,無力負擔1,000以上的獸醫費用。
調查同時發現,在費城最貧困10個社區,過去1年流浪狗的數目上升了53%,愛護動物中心收容的狗隻數目也上升31%。而在德州埃爾帕索(El Paso)的貧困社區,自從聯邦終止租金援助計劃後,寵物被棄養的數字也急升,市府營運的動物服務中心在7月共接收53隻被棄養貓狗,比去年同期增加超過4倍,1/4寵物主人表示,因為經濟原因而割愛,比例明顯高於往年的1/10。
埃爾帕索動物服務中心的主管安德森(Michele Anderson)表示,愈來愈多人因為財困或被逼遷,而把寵物送到庇護中心,她擔心庇護中心也即將無力負擔,到時寵物主人只能把貓狗棄置街頭。埃爾帕索中心現已收容超過1,000隻動物,另有超過2,500隻動物暫時由寄養家庭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