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總統大選時,多達400萬名亞裔及太平洋島民投票,創下歷年紀錄,當中不少亞裔選擇提早郵寄投票,在部分關鍵選區起了重要作用。但過去1年以來,多個共和黨控制的州份推出新例,嚴格收緊了相關程序,導致關注團體擔心亞裔選民的投票意欲會因此受到打擊。


關注團體表示,2020年大選時,有2/3亞裔選民選擇提前或不在籍投票,是所有族裔之中郵寄選票比率最高的一群。亞太島民美國人投票組織(APIA Vote)執行董事克里斯汀•陳(Christine Chen,音譯,下同)表示,如今部分共和黨州份限制這方面投票後,衝擊了同胞兩年前累積的成果,考慮到下月中期選舉時,合資格亞裔選民超過1,300萬人,因此影響相當深遠。
其中德州去年引入新法,要求不在籍投票的選民,必須在選民登記表上註明身分證明資料,例如駕照號碼、社安號碼最後4位數等,導致今年3月初選時,當地大量選票被列為廢票,而亞裔正正是所有種族之中廢票率最高的族群。因此倡導組織亞裔德州人公義(ATJ)的臨時執行董事特里厄•趙(Lily Trieu)批評,德州本就甚少選民教育,也沒有以亞裔語言推廣信息,德州亞裔人口使用超過100種語言,州府若增設不必要的障礙,只會令民眾困惑,並且打擊投票意欲。反觀多個搖擺州的社區組織,都紛紛耗資數百萬元,協助少數族裔選民克服投票困難。
佐治亞州也通過新例限制郵寄選票,選民現在若要以此投票,必須在紙本表格簽名後提交申請,不能再在網上完成手續。民權組織亞裔美國人倡導基金(AAAF)表示,新法對家中沒有列印機的民眾來說構成困擾,何況申請表格也常常出現拼寫錯誤,例如選票上的姓名與登記表格不一等等。基於種種阻礙,AAAF鼓勵民眾親身提早投票。對此佐州州府回應稱,新法只是打擊選舉「舞弊」,否認少數族裔選民受到影響。
針對這樣的情況,多個組織都增加義工,當面向亞裔選民提供翻譯服務,同時入稟法院阻止新法生效,但論者批評,負面影響已經形成,部分亞裔選民已經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