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會否致癌?醫生:目前研究尚無法證實

0
長新冠會否致癌?醫生:目前研究尚無法證實
■黃軒醫生(小圖)表示,科學家使用基因因果分析方法,發現基因變異多,會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

感染新冠病毒而引發的長新冠症候群,會否引發癌症,近日成為討論話題。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發文表示,自然界中可能導致癌症的因子很多,目前研究尚無法證實。

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自然界中可能導致癌症的因子很多,病毒感染也是造成細胞癌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並將造成細胞癌化的病毒稱為致癌病毒,包括人類疱疹病毒第4型、人類乳突病毒、B肝病毒、C肝病毒、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第1型等,這些不同的病毒,致癌分子機轉也不盡相同。

黃軒表示,在實驗室內,科學家使用基因因果分析方法,發現基因變異多,不只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可能也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此外,人體細胞中約有6至10萬的基因,其中前致癌基因約有200個左右,抑癌基因也不少於50個。而當致癌基因的活性受到改變,或抑癌基因的活性受到改變,如輻射物質、化學物質或病毒感染,就會產生癌症。目前所知有80%以上的癌症,是因抑癌基因p53壞掉而產生。

感染新冠病毒而引發的長新冠症候群,會否引發癌症,近日成為討論話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發文表示,自然界中可能導致癌症的因子很多,目前研究尚無法證實。

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自然界中可能導致癌症的因子很多,病毒感染也是造成細胞癌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並將造成細胞癌化的病毒稱為致癌病毒,包括人類疱疹病毒第4型、人類乳突病毒、B肝病毒、C肝病毒、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第1型等,這些不同的病毒,致癌分子機轉也不盡相同。

黃軒表示,在實驗室內,科學家使用基因因果分析方法,發現基因變異多,不只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可能也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此外,人體細胞中約有6至10萬的基因,其中前致癌基因約有200個左右,抑癌基因也不少於50個。而當致癌基因的活性受到改變,或抑癌基因的活性受到改變,如輻射物質、化學物質或病毒感染,就會產生癌症。目前所知有80%以上的癌症,是因抑癌基因p53壞掉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