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趨鬆令長者置身險境,染疫亡者3/4年齡逾65歲

0
防疫趨鬆令長者置身險境,染疫亡者3/4年齡逾65歲
■自社會逐漸復常後,不少人不再重視防疫,令長者面臨巨大風險。

經過3年新冠疫情折騰後社會逐漸復常,多數人不再重視防疫,但是也令長者面臨巨大風險,只能依靠自身注意。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因為新冠而死亡的病人中,約3/4的年齡超過65歲,75歲以上病人佔比更高。

全國1月份新冠死亡人數雖然回落,但65歲至74歲組別中仍有約2,100人死亡;75歲至84歲的組別超過3,500人;85歲以上組別更接近5,000人,3組數字相加後,佔了1月新冠死亡整體人數的90%。

住院人數方面,雖然70歲以上長者的比例正在下降,但仍是50歲至60歲病人的5倍餘,而且入院治療容易對年長患者造成後遺症,包括藥物副作用、缺乏活動、睡眠不足、譫妄症等等,都可能需數月才能康復,也會導致病人再次入院。

醫學界相信,不同年齡民眾對新冠病毒的抵禦能力有別,組別之間的風險以及責任問題一直引發爭論,但始終沒有答案。赫斯汀斯中心(Hastings Center)生物倫理學家貝寧嘉(Nancy Berlinger)認為,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對其他人有哪些責任」,但不少民眾似乎認為,自己沒有義務保護其他人。

3年疫情期間,這個現象也逐漸清晰,民間無論在配戴口罩、接種疫苗、撤銷檢測等方面都立場堅定,隨著聯邦政府將在5月終止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未來長者只能自保。

數字顯示,長者接種疫苗的比例並不理想。CDC上月的報告顯示,目前只有40.8%老年人接種了二價疫苗,部分人不相信疫苗能加強保護,部分人則擔心有副作用,亦有一些長者覺得難以預約接種。

養老院在疫情初期有多人染疫死亡,聯邦政府早前曾派醫護到養老院為長者注射疫苗,又規定職員必須接種,但對於最新的二價疫苗,政府沒有推行同類措施。

養老院也各自為政,因而截至上月也只有52%院友和23%職員接種。哈佛醫學院醫療政策教授格拉博夫斯基(David Grabowski)直言,現在的現象極不合理,長者身為高危人群,接種率應該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