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吸食電子煙的問題愈趨嚴重,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首次嘗試電子煙的平均年齡已經降至13歲,更有約10%的同齡被訪者承認,起床後第一件事便是點煙。


麻省綜合醫院連同其他機構,共同分析了2014年至2021年之間的《全國青少年吸煙行為調查》(National Youth Tobacco Survey),整理了15萬名12至18歲青少年的數據,然後匯成報告刊登於7日出版的《JAMA Network Open》醫學期刊。
報告表示,目前仍有吸煙的被訪者當中,77%表示第一次接觸的煙草產品是電子煙,比率在2019年升至78.3%高峰,相比之下在2014年,只有不足30%的煙民表示,接觸電子煙後養成吸煙習慣。報告也顯示,青少年首次吸食電子煙的年齡愈來愈小,平均年齡現在只有13歲,與首次吸食傳統香煙的平均年齡相同,而在2014年,青少年平均接近15歲才首次吸食電子煙。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全國的煙民人數原本正在逐步減少,但電子煙出現後卻逆轉了這個趨勢。
調查同時發現,青少年習慣在早餐前吸食電子煙的比率大幅飆升。在2014年至2017年間,只有不足1%的人表示,起床5分鐘內就要吸食電子煙,但到了2017年至2021年間,比率增加9倍變成了10.3%。另外25%的青少年接受調查時承認,他們每日都會吸食電子煙,比2020年的20%增加了5個百分點。
電子煙約在10多年前興起,當時業者標榜這款產品比較安全,甚至可以作為戒煙期間的過渡產品,但近年研究顯示,電子煙同樣可對心臟和肺部造成嚴重損害。根據統計估算,全國約有260萬名青少年吸食電子煙。
研究人員表示,青少年吸食電子煙的問題加劇,也可能反映他們在新冠疫情期間面對巨大壓力,而且難以尋求治療和協助,因此愈來愈多人需用尼古丁自我治療,紓緩抑鬱、焦慮、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和自殺傾向等問題。